最近后台很多朋友问我,股票里常说的“底背离”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出现了就能抄底?说实话,我刚接触技术分析那会,也被这些术语搞得晕头转向,后来实战多了才慢慢摸透。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底背离怎么回事,以及咱们普通股民该怎么用它,避开那些坑。
先说说啥叫底背离。简单讲,就是股价和技术指标走势“对着干”。比如股价一路跌,创了新低,但MACD、KDJ这些指标没跟着创新低,反而开始往上走。这就像两个人走路,一个使劲往前冲,一个却往后退,明显不对劲,往往意味着股价跌不动了,可能要反转。
不过得说清楚,不同指标看底背离的逻辑不太一样。拿MACD来说,主要看股价新低时,MACD的柱状体是不是比前一次下跌时更高,或者DIF线有没有跟股价背离;KDJ的话,就是股价新低但K值、D值没新低;RSI类似,股价新低但RSI指标在50以下形成双底。不管用哪个指标,核心都是“股价弱、指标强”,说明空方力量在减弱。
怎么识别呢?我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看股价趋势,确定是处于下跌阶段,并且创了近期新低。第二步,打开你常用的指标(比如MACD),对比指标走势,看是不是没跟着创新低。第三步,结合时间周期,日线底背离可能只是短期反弹,周线或月线底背离信号更可靠,毕竟大周期的趋势不容易扭转。
但千万别以为看到底背离就能闭眼买。我刚炒股那会就吃过这亏,看到日线MACD底背离就冲进去,结果股价又跌了20%。后来才明白,底背离只是“可能反转”的信号,不是“必须反转”的保证。得结合其他因素判断,比如成交量、公司基本面,还有市场大环境。
就拿基本面来说,如果一家公司本身财务状况恶化,业绩连续亏损,就算出现底背离,股价也很难真的反转。这时候我会用希财舆情宝查一下这只股票的财务AI评分,评分越高说明财务健康度越好。要是财务评分低,哪怕技术面背离,我也会多留个心眼。
还有成交量也很关键。真正的底部反转,往往伴随成交量放大,说明有资金开始进场。如果底背离出现时成交量还是低迷,大概率是“假背离”,可能还要磨底。这时候可以看看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和“技术面分析”,每天免费额度能看,帮你判断是不是真的有资金在关注。
另外,底背离可能不止出现一次。比如股价第一次新低,指标没新低(第一次背离),股价反弹后又跌,第二次新低,指标还是没新低(第二次背离),这就是“二次底背离”。通常第二次背离比第一次更可靠,因为空方连续进攻都没打穿前期低点,说明多方开始占优了。
不过也得警惕“背离后的背离”。有些股票跌起来没完,底背离一次又一次,这时候千万别急着抄底。我会打开舆情宝的“舆情评分”,看看评分趋势是不是在改善。如果舆情评分从低位慢慢回升,说明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情绪在好转,结合底背离,反转概率才高;要是舆情评分一直往下掉,就算背离,也可能是下跌中继。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底背离的有效性和市场环境有关。在熊市里,底背离经常失效,因为整个市场都在跌,个股很难独善其身;但在震荡市或牛市初期,底背离的成功率会高很多。这时候如果想知道大环境对板块的影响,可以看看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虽然这个得会员才能看,但能帮你识别行业是不是处于利好风口,要是板块本身就有利好,底背离的成功率自然更高。
最后总结下我的经验:底背离是个有用的工具,但别单独用。得结合成交量、时间周期、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大家平时分析时,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看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帮你判断公司是不是真的跌到位了。要是觉得有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紧急消息推送,挺方便的。
记住,投资没有绝对的信号,只有概率的大小。多一个工具,多一分参考,就能少踩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