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炒股看K线:除权还是前复权?正确用法解析

首席杨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首席杨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入市那几年,我每次打开股票软件看K线图,都得对着屏幕上的“除权”“前复权”按钮发愣。软件默认的除权模式下,股价走势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大缺口,看着像突然暴跌,可查了公告才发现,其实是公司分红送股导致的。后来跟着老股民学了几招,才明白原来K线图的“复权”功能这么重要,尤其是前复权,现在几乎成了我每天看盘的标配。今天就聊聊,为什么看K线时前复权比除权模式更实用,以及什么情况下该切换到除权模式。

炒股看K线:除权还是前复权?正确用法解析

先说说除权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讲,就是上市公司分红送股后,股价会按比例“打折”,但软件不调整历史价格,直接让K线图上出现一个缺口。比如一只股票10元时实施10送10,除权后股价变成5元,K线图上就会从10元“跳空”到5元,看着像暴跌50%,但实际上持股数量翻倍了,总市值没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看到真实的成交价格,比如历史上某天的开盘价、收盘价就是当时的实际价格,但缺点也明显——K线走势被硬生生“砍”断,根本看不出股价的真实趋势。

前复权就不一样了。它会把分红送股前的历史价格按比例向下调整,让K线图连贯起来。还是刚才的例子,10送10后股价5元,前复权会把除权前的价格都除以2,原本10元的价格会显示为5元,20元的价格显示为10元,这样K线图就不会有缺口,股价的涨跌趋势能完整呈现。我现在看K线几乎都用前复权,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能反映真实的涨幅。以前没复权时,我算某只股票的收益率,用除权后的价格减买入价,结果差了一大截。后来才知道,分红送股会让股价“变低”,但实际持有市值没少,前复权后的价格才是经过调整的“真实价格”,用这个算收益率才准确。比如20元买入,除权后变成10元,但前复权显示还是20元,后续涨到25元(前复权价),实际收益率就是25%,而不是除权模式下的150%,避免被虚假涨幅误导。

二是技术分析更靠谱。不管是均线、MACD还是趋势线,都是基于股价走势计算的。除权模式下的缺口会让指标突然“断裂”,比如5日均线可能从10元直接掉到5元,看着像均线空头排列,实际上是除权导致的。前复权能让K线和指标保持连贯,支撑位、压力位、趋势方向都更清晰。我之前用前复权画趋势线,某只股票的支撑位在15元(前复权价),后来股价回调到这个位置果然反弹了;要是用除权模式,这个支撑位可能显示为7.5元,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除权模式也不是完全没用。两种情况我会切换到除权模式:一是需要查历史真实成交价格时,比如某公司某年的分红登记日收盘价,除权模式能直接看到当时的价格;二是研究除权后的“填权行情”,比如除权后股价从5元涨回10元(相当于前复权的20元),这时候用除权模式看5元到10元的涨幅更直观,能清楚看到市场对分红送股的反应。

说实话,光搞懂复权还不够。K线走势背后往往藏着消息面的变化,有时候前复权K线突然放量上涨,技术面没突破,却不知道为什么涨。这时候我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这是今年刚上线的AI工具,我用了三个月,最实用的就是它的舆情报告功能。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会直接写清楚股价异动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有利好消息、技术面有没有突破、业绩表现怎么样。前阵子有只自选股突然大涨,我打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发布了超预期的订单公告,AI还分析了这个订单对公司未来营收的影响,不用自己去翻公告研报了。

当然,免费额度每天都会刷新,像舆情报告、舆情评分这些基础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条。如果想深入分析,比如财务健康度或者估值,就得开会员,不过价格不高,对我这种每天看盘的人来说,能少踩几个消息面的坑,这点投入挺值的。

最后给新手朋友提个醒:看K线时,先把软件默认设置成前复权,养成习惯;分析趋势、算收益率、画技术指标,用前复权;需要查真实价格或研究除权效应,再切到除权模式。另外,别光盯着K线看,消息面和基本面同样重要。想免费体验舆情分析和股价异动解读的话,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紧急消息会推送提醒,避免错过关键信息。

总之,K线是炒股的基础工具,复权模式用对了,才能看懂股价的真实走势。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结合消息面和基本面,才能让K线图发挥真正的作用。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