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神奇九转指标到底怎么回事,公式怎么看,实操中到底能不能用。说实话,我刚接触这个指标的时候,真把它当成「抄底逃顶神器」,结果连续踩坑三次,后来才慢慢摸透它不是简单看数字,得结合一堆细节。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聊聊,这个指标的公式原理、用法,还有那些容易翻车的心路历程,纯干货,建议收藏慢慢看,免得下次又来问我啦(开玩笑)。
先说说这个指标的公式逻辑,其实不复杂,但很多人容易记混条件。它本质上记录的是股价连续波动的「极端状态」,分两种情况:上涨过程中,如果连续9根K线的收盘价,每一根都比第4根K线的收盘价高,这时候第9根K线就会出现一个「九转顶部信号」;反过来,下跌过程中,连续9根K线收盘价都比第4根低,第9根就会出现「九转底部信号」。简单说,就是「涨9天看顶,跌9天看底」,但这里的「天」不是自然日,是连续的交易日K线。
我第一次用这个指标是2022年,那时候市场震荡,有只股票连续跌了9天,第9天收盘出现底部信号,我想着「终于到底了」,第二天直接满仓进去。结果呢?股价低开2个点,当天收跌5%,套得结结实实。后来复盘才发现,那时候公司刚发了个季度预告,业绩同比下滑30%,我根本没看到这条消息。你说气人不气人?那时候要是能提前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不会那么冲动。
后来我才明白,单看技术指标就像蒙着眼睛走路,消息面、公司基本面这些「路况」不搞清楚,摔跟头是迟早的事。就像开车得看导航,炒股也得有个工具帮你盯着这些「路况」。我现在每天看盘前,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先扫一眼自选股的舆情动态。它有个功能特别实用,就是能把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都汇总起来,AI自动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股价可能有什么影响。比如上次有只股票出现九转底部信号,我没急着买,先点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提到公司最近有笔大订单可能黄了,舆情评分从80分掉到55分,这种时候的底部信号,大概率就是个陷阱。果然,三天后股价又跌了8%。现在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报告额度,就算不买会员,也能帮你避开不少这种「坑消息」。
再说说指标用法,别以为出现信号就马上买卖,这里面有讲究。顶部信号出现后,不是让你立刻清仓,而是提醒你「短期上涨动力可能衰竭」,这时候得看成交量——如果放出巨量,那回调风险就大;如果量能萎缩,可能只是小调整。我之前遇到过一只股票,顶部信号出现时成交量没放大,结果横盘两天又接着涨,白白卖飞。反过来,底部信号出现,要看市场情绪,如果整个板块都在跌,那个股的反弹可能很弱,得等板块企稳。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九转信号有「延迟性」。比如股价涨了9天出现顶部信号,但第9天可能还在涨,这时候追进去,第二天回调就被套。正确的做法是等信号确认,比如顶部信号出现后,第二天股价跌破第9天的最低价,这时候再考虑减仓。我以前就吃过「信号没确认就操作」的亏,现在学乖了,宁愿少赚点,也不冒这个险。
另外,这个指标在极端行情里容易失效。2023年那波大牛市,好多股票连续出现三四次顶部信号,股价还是蹭蹭涨,这时候就得看机构态度。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看看券商对这些股票的评级,如果机构目标价还远着呢,研报里都说「业绩符合预期,长期逻辑不变」,那短期的九转信号可能就不用太在意。毕竟机构比我们掌握的信息多,他们的观点还是得参考。
最后再提醒一句,没有任何指标是「万能药」,神奇九转也一样。它能帮你判断短期趋势的「拐点可能性」,但能不能赚钱,还得看你会不会结合消息面、基本面,会不会控制仓位。就像我现在,每天开盘前用舆情宝扫一遍消息,看看舆情评分和研报观点,再结合九转信号和成交量,操作起来心里才踏实。
如果你也想试试用舆情和研报辅助判断,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可以体验,说不定能帮你少走我当年那些弯路呢。记住,炒股不是赌大小,得用工具,讲逻辑,这样才能在市场里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