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估值方法,PEG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很多朋友可能听过PEG,但具体怎么算,尤其是大家常说的“三年PEG”,为啥比单年PEG更受关注,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门道。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把三年PEG估值法的详细算法拆解开来讲讲,尽量让大家看完就能上手用。
先说个前提,PEG全称是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核心逻辑是用市盈率(PE)除以盈利增长率(G),来判断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单年PEG只用下一年的增长率,而三年PEG用未来三年的预期复合增长率,这样能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的成长趋势——毕竟一家公司的增长很少是线性的,一年的数据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太大,看三年会稳妥很多。
具体算法分三步,咱们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得先确定用哪个市盈率。这里有讲究,不能随便抓个PE就用。通常建议用动态市盈率或者滚动市盈率(TTM),静态市盈率反映的是过去,对成长股来说参考意义不大。动态PE是根据当前财报预估全年利润算的,TTM是过去12个月的利润,各有优劣,我个人习惯结合着看,重点关注机构最新研报里引用的PE数据,他们的数据源相对规范。
第二步,算未来三年的预期复合增长率(G)。这步是三年PEG的核心,也是最麻烦的一步。增长率不是拍脑袋来的,得有依据。一般有几个数据来源:一是公司财报里的业绩指引,二是券商研报里的预测,三是行业平均增速结合公司竞争力推算。这里要注意,不同机构给的增长率可能差挺远,有的乐观有的保守,我以前遇到过同一家公司,A券商给30%增速,B券商只给15%,这时候就得交叉验证,看看他们的测算逻辑,比如是靠产品提价还是销量增长,是行业红利还是公司自身优势,把这些理清楚了,心里才有数。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第三年预期利润/当前利润)^(1/3)-1,算出来是个百分比,比如20%,后面算PEG的时候要注意单位转换。
第三步,就是PEG的核心公式了:PEG=PE/G。这里有个细节,G如果是百分比(比如20%),要转换成小数(0.2)再除,不然算出来的数会差100倍。举个例子,PE是30倍,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是20%(0.2),那PEG就是30/0.2=150?不对,这就错了,得用30除以20(把20%直接当数字20用),结果是1.5。对,行业里约定俗成是这么算的,G直接用百分比的数字部分,不用换算成小数,这点刚开始很容易搞错,我当年第一次算就栽在这儿,后来特意记了个笔记贴在电脑旁。
算出PEG值后,怎么判断高低呢?一般来说,PEG小于1,可能说明股价被低估,或者说市盈率的增长潜力还没完全反映;大于1,可能存在高估风险。但这不是绝对的,得结合行业看。比如高成长行业,PEG到1.5可能还算合理,因为市场愿意给成长溢价;成熟行业,PEG超过1可能就要警惕了。还有公司自身的阶段,初创期可能增速快但不稳定,PEG高点也正常,稳定期就得更严格。
说实话,我刚用三年PEG那会儿,光数据收集就头疼。PE得盯着实时更新,增长率要翻十几份研报对比,算复合增长率还得用计算器反复核对,生怕哪个数错了。有次为了算一家公司的三年PEG,从下午弄到晚上,结果第二天发现某券商更新了增长率预测,白忙活一场。后来我就在想,要是有个工具能把这些数据自动整合好,直接给出靠谱的增长率和PEG参考,能省多少事儿啊?
也是偶然机会,今年希财网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我试用了下它的AI财报功能,发现里面的AI估值模块,刚好能解决这个痛点。它不光会展示核心财务指标,还会生成AI估值,直接告诉你股票当前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和PEG异曲同工,都是结合盈利和增长来判断价值,但它的数据来源更全,整合了全网研报的预测,省去了手动找数据、算增长率的麻烦。而且它还有个财务AI评分,评分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好,这对算PEG也很重要——毕竟增长率再高,财务不健康,也算不准真实价值。
对了,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免费体验,每天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功能的免费查看额度,像我刚才说的AI估值,虽然免费额度里没有,但普通用户看看基础的财务指标、研报汇总,也能帮着手动算PEG时提供数据参考。要是觉得手动算还是麻烦,想直接用工具出结果,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会员购买页有详细说明,里面权益分得很清楚,投入产出比其实挺划算的——毕竟时间也是成本,与其花几小时算数据,不如用工具省下来的时间研究公司基本面。
最后再提醒一句,三年PEG虽然好用,但不能单看这一个指标。它更适合成长股,对周期股或者亏损股就不太适用。实际用的时候,最好结合公司的现金流、行业竞争格局、政策风险这些一起看。如果大家觉得手动算三年PEG太费劲儿,或者找不到靠谱的增长率数据,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看看,说不定能帮你省不少事。估值是个精细活儿,工具只是辅助,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对公司的理解,不过有个好工具,确实能让这条路走得更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