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股票卖出去到底要扣多少费用?明明感觉赚了点,到手却少了一截,这其实就是没算清楚卖出费用的问题。今天我就来详细说说,股票卖出时到底有哪些费用,怎么算,以及怎么避免多花钱。
说实话,很多散户朋友只盯着股价涨跌,却忽略了交易过程中的费用。你可别小看这些费用,要是交易频繁,一年下来可能比你赚的钱还多。我见过一个用户,去年交易了四十多次,年底一算手续费,居然比净利润高出两千多,这就是典型的“赚了股价亏了费用”。所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卖出股票到底要交哪些钱。
先说说佣金。这个是证券公司收的,买卖都要交,也就是双向收费。不过现在券商竞争激烈,佣金率一般都不高,常见的是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而且有最低收费,通常是5元。比如你卖1万元股票,佣金万三的话是3元,但因为没到5元,还是按5元收。当然,如果你资金量大或者交易频繁,也可以找券商谈,可能会降到万1.5甚至更低。但这里要提醒一句,佣金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佣金可能意味着服务缩水,比如交易软件卡顿、客服响应慢,这些其实也会影响交易体验。
然后是印花税,这个是国家收的,专门针对卖出环节,单边收取。税率是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如果卖10万元股票,印花税就是100元。这个费用是固定的,不管你在哪个券商交易,都得交,而且是直接从成交金额里扣除,逃不掉。所以你卖股票的时候,得先把这笔钱预留出来,别以为卖10万就能拿到10万。
还有过户费,这个是交易所收的,沪市和深市都要交,也是双向收费,不过费率很低,目前是成交金额的0.01‰。比如卖10万元股票,过户费就是1元。虽然钱不多,但积少成多,要是一年交易几十次,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卖出10万元市值的股票,佣金按万三算,没有最低收费限制(有些券商对大资金会取消最低5元限制),那佣金就是10万×0.03%=30元,印花税10万×0.1%=100元,过户费10万×0.001%=1元,总共费用就是30+100+1=131元。也就是说,你卖10万股票,到手会少131元。要是佣金有最低5元限制,而你只卖1万元股票,那佣金就是5元,印花税10元,过户费0.1元,总费用15.1元,占成交金额的1.51%,这个比例就挺高了。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人亏钱不是因为股价跌了,而是因为频繁交易。比如一只股票涨了2%就卖,结果扣完手续费,实际到手可能只剩1.5%,要是第二天又买回来,又得交一次手续费,一来一回,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我之前遇到个用户,拿着一只股票半个月,来回买卖了三次,最后股价涨了5%,一算手续费,居然花了3%,等于白折腾。
那怎么避免多交手续费?关键还是减少无效交易。什么时候该卖,什么时候不该卖,得有依据,不能凭感觉。比如,公司最近是不是出了利空消息?财务状况有没有恶化?机构对这只股票的评级有没有下调?这些信息如果判断不准,很容易卖在低点,或者拿着该卖的股票反复交易,多交手续费。
说到判断这些信息,我最近在用希财网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里面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对我帮助挺大。比如它的舆情评分,每天更新,能直接看出这只股票最近的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AI还会解读每条消息的影响。之前有只股票,我看它舆情评分突然从80分掉到60分,赶紧查了下舆情报告(这个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发现是公司突发了产品质量问题,AI分析是重大利空,可能影响后续业绩。我结合财务AI评分(这个功能需要会员,但能看到公司财务健康度),发现它的财务评分也在下降,判断确实该卖了,及时止损,避免了后面5%的下跌,也少了来回折腾的手续费。
其实很多时候,散户不是不想长期持有,而是拿不住,总担心突然出利空。有了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每天看看股票的消息动态,心里就有数了。比如一只股票舆情评分一直稳定在75分以上,利好消息多,那拿着就踏实,不用天天想着卖;要是评分突然下降,再结合AI解读的利空消息,该卖就果断卖,不犹豫。这样就能减少很多没必要的交易,自然也就少交手续费了。
对了,这个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免费体验,每天能看舆情评分、舆情报告,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紧急消息提醒,比如突发利空的时候,手机就能收到通知。你要是想试试,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刷新免费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体验核心功能。如果觉得有用,再考虑会员,具体价格小程序里有套餐选择,反正我觉得比起频繁交易亏的钱,这点投入还是值的——毕竟少交一次手续费,可能就把会员费赚回来了。
最后想说,股票卖出的费用虽然看起来是小钱,但积少成多影响不小。算清楚费用构成,用好工具帮你判断卖出时机,才能让到手的利润多一点。如果你想系统了解这些费用的计算,或者想试试用舆情、财务数据辅助决策,不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说不定能帮你省不少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