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固定增长股票价值公式,我刚入行那会儿真是没少下功夫。当时对着书本上的公式反复推导,总觉得掌握了它就能算出股票的“真实价值”,结果实际用起来才发现,里面的门道远比公式本身复杂。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实操经验,跟大家聊聊这个公式到底该怎么用,以及哪些地方容易踩坑。
先把公式摆出来:固定增长股票价值V=D1/(k-g)。看着简单吧?D1是下一期的预期股利,k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g是股利的固定增长率。理论上,只要知道这三个数,就能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再跟市价对比,就能判断是高估还是低估。但问题就出在“知道这三个数”上——实际操作中,每个参数的确定都可能让你头疼半天。
先说说D1。很多人直接用最近一期的股利D0乘以(1+g)就算D1,可你有没有想过,公司的股利政策稳定吗?要是去年分红多是因为偶然因素,今年未必能保持同样的增长率。我之前见过有人拿某公司一次性分红当常规股利算,结果算出来的价值高得离谱,这就是典型的参数选错了。
再看g这个增长率。公式里g得是“固定”的,而且必须小于k,不然公式就失去意义了。但现实中,有多少公司能真正实现长期固定增长?尤其是行业周期波动大的公司,如果盲目乐观地把短期高增长当成长率代入,算出来的价值肯定偏离实际。我早年就犯过这错,把某周期股的季度增长率年化后当g,结果没过半年行业下行,股价跟着跌,当时才明白,g的确定得结合公司长期经营逻辑,不能拍脑袋。
最难的其实是k,也就是必要收益率。教材里说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算,但β系数的选取、市场风险溢价的确定,每一步都有争议。不同人算出来的k能差好几个百分点,代入公式后,股票价值能差出一大截。我后来发现,很多新手喜欢用固定数值当k,比如直接用10%,这其实忽略了公司的实际风险——高负债公司和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必要收益率能一样吗?显然不行。
所以光靠公式本身,很难准确判断股票价值。这几年我做价值投资,越来越觉得“公式是骨架,数据是血肉”,得有靠谱的工具帮着验证参数的合理性。比如去年开始用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财报功能对我这种注重基本面的人来说,确实省了不少事。它不光展示核心财务指标,还会生成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财务AI评分高的公司,至少说明财务健康度不错,这样的公司股利政策才可能稳定,g的预测也更有底气;AI估值则直接给出股票当前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多少,这比我自己对着公式算完再对比市价要直观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工具只是辅助,公式的逻辑还是得吃透。比如算出V后,如果比市价高,也不能马上买,还得看公司近期有没有负面舆情影响股价,或者行业政策有没有变化。这时候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就派上用场了,每天更新的评分能帮我快速判断市场情绪,紧急消息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省得我整天刷新闻。
对了,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怎么开始用这些工具,其实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基础功能都能用。要是想深入看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就得开会员了,具体价格可以去会员页看,套餐选择还挺灵活的。我自己是觉得,比起花大量时间手动整理数据,这点投入换效率挺值的。
最后想说,固定增长模型虽经典,但别把它当成唯一标准。投资是个综合判断的过程,公式给方向,数据给依据,工具提效率,三者结合起来,踩坑的概率才能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