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想试试科创板但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说实话,科创板刚出来的时候我也观望了很久,毕竟里面的公司大多是科技型、创新型的,波动可能比主板大,规则也不太一样。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散户到底该怎么买科创板股票,从开户到交易,再到怎么选,一步步说清楚。
先说最基础的,你得先有资格买科创板。这个门槛是硬性的,不是说有钱就能买。我记得当时去开通权限的时候,券商那边明确说了两个条件:一是得有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验,从你第一次买股票那天算起,不是开户时间哦;二是开通前20个交易日,你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里的资产日均得有50万以上,这里说的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现金这些,但不包括融资融券借来的钱。这两个条件得同时满足,少一个都不行。
要是你符合条件了,开户流程其实挺简单的。现在券商APP都做得很方便,我当时是直接在常用的券商APP上找“业务办理”,里面就有“科创板权限开通”的入口。点进去之后,会先做个知识测评,主要是考一些科创板的交易规则,比如涨跌幅限制、临停机制这些,不难,认真看看说明基本都能过。测评通过后,上传身份证照片,签个风险揭示书,确认一下资产和交易经验符合要求,提交申请,一般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能开通了。如果不想用APP,也可以去券商营业部柜台办理,不过现在线上这么方便,很少有人跑线下了。
开通权限只是第一步,真正交易的时候,科创板的规则跟主板还是有区别的,这些细节不注意很容易踩坑。我刚开始交易的时候就差点因为价格笼子出错单。科创板股票上市前5个交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之后每天的涨跌幅限制是20%,比主板的10%大不少,所以股价波动会更剧烈,下单前一定要想清楚风险。还有就是申报价格范围,也就是“价格笼子”,比如你买的时候,申报价格不能高于即时揭示的最低卖出价的102%,卖的时候不能低于即时揭示的最高买入价的98%,超出这个范围的申报就是无效的,系统会直接拒单。我第一次挂单的时候没注意,价格填高了一点,结果单子直接被弹回来了,后来才反应过来是价格笼子的问题。
另外,科创板的单笔申报数量也有讲究。最低是200股,而且每次加仓或者减仓,必须是1股的整数倍,比如你可以买201股、205股,这跟主板100股整数倍不太一样。还有临停机制,上市前5个交易日,要是股价涨跌幅达到30%、60%,会临时停牌10分钟,停牌期间可以申报但不能成交,复牌后会对已接受的申报进行撮合。这些规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操作几次就熟悉了,关键是一开始别着急下单,先把规则摸透。
说完怎么买,更重要的是怎么选科创板股票。毕竟科创板公司很多是初创期或者成长期,业务模式新,技术迭代快,普通人很难一下子看懂所有信息。我刚开始选的时候,每天看新闻、读公告、翻研报,眼睛都花了,而且不知道哪些消息是真有用,哪些是噪音。比如一家公司发了个新产品公告,我得自己琢磨半天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对业绩影响有多大,有时候还会判断错。
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这个问题才慢慢解决。它有个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你关注的股票的所有消息,不管是新闻、公告、研报还是分析师观点,都能抓到。最关键的是,每条消息它都会用AI分析,直接告诉你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不用自己费劲去解读。每天还会更新一个舆情评分,评分高说明近期消息面整体向好,低的话就要多留意风险了。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先看一眼持仓股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汇总,还有技术面和业绩表现的分析,相当于把零散的信息都整理好了,省了我至少两小时的看盘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选科创板股票不能只看消息面,公司本身的基本面也很重要。有些朋友可能跟我一样,喜欢看财务数据,但科创板公司的财务指标可能跟传统行业不一样,比如研发投入占比高、盈利周期长,单纯看净利润可能不够。这时候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也能帮上忙,它会汇总全网的券商研报,生成机构观点和投资评级,比如目标价多少、业绩是否符合预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些都是机构花时间调研出来的,对散户来说是很好的参考。现在每天登录微信小程序,还能免费看几条研报解析和舆情报告,紧急消息的话,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怕错过重要信息。
当然,不管用什么工具,科创板的风险还是要时刻记在心里。毕竟涨跌幅大,有些公司估值波动可能比较剧烈,千万别追涨杀跌。我一般会把舆情评分、研报评级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起来,不会单靠一个指标做决策。如果你也想试试用工具辅助选股,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体验,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会员价格可以在购买页自己看,有不同套餐,按需选择就行。
最后再提醒一句,开通权限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真的了解科创板的规则和风险,别因为别人说“机会多”就盲目入场。交易的时候多看少动,选对工具辅助分析,慢慢积累经验,才能在科创板里走得更稳。对了,想及时收到市场动态和工具使用技巧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分享一些实用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