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PEG估值法到底怎么用才靠谱?自己算出来的数值要么忽高忽低,要么和股价走势完全对不上,怀疑是不是公式记错了。其实我刚开始用PEG的时候也踩过不少坑后来才发现,问题往往不是公式本身,而是忽略了它背后的前提条件。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实操经验,聊聊用PEG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以及怎么避开常见误区
第一个条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 的,是净利润增长率的可靠性。PEG的公式是PE除以净利润增长率,这里的增长率可不是随便找个数字就行。我见过太多新手直接拿财报里的“本年利润同比增长XX%”套进去,结果完全没考虑这个增长能不能持续。比如有些公司靠政府补贴或者卖资产突击增厚利润,这种一次性收益带来的数据,就算增长率再高,也不能当成长期增长能力。还有些公司连续两年增长率30%以上,但现金流却一直是负的,这种“纸面增长”用在PEG里,只会误导判断。所以我现在看增长率,会先排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再看过去三年的增长曲线是不是平稳,有没有大起大落的情况
第二个条件,PE的计算必须和增长率周期匹配。PE本身就有静态、动态、滚动好几种算法,如果用的PE和增长率“对不上频道”,PEG就成了无源之水。举个例子,静态PE用的是上一财年的净利润,如果这时候除以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相当于拿过去的利润去套未来的增长,结果肯定失真。我一般的做法是:用滚动PE(过去12个月利润计算)对应未来一年的预期增长率,或者用动态PE对应未来两年内可兑现 的增长率周期越近,数据的关联性才越强。之前有朋友用2023年的静态PE除以2025年的预测增长率,算出来PEG小于1,以为捡到低估股,结果股价一路跌,就是吃了周期错位的亏
第三个条件,要认清PEG适用 的企业类型。不是所有股票都能用PEG来衡量,它更适合处于成长期、盈利模式稳定的公司。像强周期行业,比如能源、原材料,利润跟着经济周期剧烈波动,今年增长率可能冲到200%,明年就变成-50%,这种情况下PEG数值完全没有参考意义。还有亏损企业,PE本身就是负数,算PEG更是无从谈起。我自己的经验是,消费、科技里的细分龙头,用PEG会比较顺手,因为它们的增长逻辑清晰,业绩波动相对小,算出来的数值才靠谱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就算搞懂了这三个条件,实操中还是麻烦:怎么判断增长率是不是可靠?PE选动态还是滚动?行业到底适不适合?其实我之前也头疼这些问题,直到今年用上了团队新开发的希财舆情宝。它里面的AI财报功能帮我解决了不少痛点,比如它会生成一个“财务AI评分”,我每天看股票时,会先扫一眼这个分数,分数高的公司,至少说明财务健康度没问题,利润增长的水分相对少。更实用的是它的AI估值功能,会直接告诉我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相当于把PEG的核心逻辑用AI拆解了一遍,省去了我自己算增长率、匹配PE的时间
对了,这个工具现在有免费体验活动,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舆情报告的查看额度,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用。如果想解锁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这些进阶功能,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会员页有详细说明,投入不算高,比起自己瞎算PEG踩坑亏的钱,我觉得挺值。毕竟做投资,关键是把时间花在研究公司本质上,而不是陷在数据计算里
最后再提醒一句,PEG只是估值工具之一,不能单独拿来做决策。我平时会结合希财舆情宝里的研报评级和舆情评分一起看,机构观点、市场情绪都兼顾到,判断才更全面。如果觉得今天说的这些对你有帮助,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重要消息提醒,有时候一条关键资讯,可能比算十次PEG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