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朋友问我,看筹码峰的时候到底该看除权前还是除权后?说实话,我刚接触筹码分布那会儿也被这个问题绕晕过。记得有次盯着一只票的筹码峰看了半天,明明前一天还密集的筹码,第二天突然变得稀稀拉拉,当时还以为主力跑了,后来才反应过来——前一天是除权日。
先得说清楚,除权这事儿到底干了啥。简单讲,就是上市公司通过送股、转股或者分红,让股价“打折”。比如一只100元的股票,10送10之后股价变成50元,但股东手里的股份多了一倍,实际持股成本其实没变。可筹码峰是按股价来画的呀,股价突然掉一半,原来100元附近的筹码,一下子就“散落”到50元了,看着就像筹码分散了,实际上这只是数字游戏。
那到底该看哪个?得看你分析的周期。如果是做短线,比如就看最近一两周的筹码变化,那除权后的图可能更直观。毕竟短期交易的人,看的就是当下股价对应的筹码位置,除权后的价格直接反映了现在的交易情绪。但要是做中长线,想知道主力或者大资金的真实成本区,那必须得用“前复权”来看。前复权会把之前的股价“拉”下来,和现在的价格匹配,这样筹码峰才能真实反映从你关注的那个时间点到现在,所有持股人的成本分布。我之前吃过亏,没复权就看长期筹码,以为低位筹码都跑光了,结果复权一看,人家压根儿没动,白白浪费了跟踪机会。
不过光看筹码峰形态还不够,你得知道筹码为什么会变。就像我刚才说的,有时候筹码分散不是因为大家卖了,而是除权导致的“视觉误差”。这时候就得结合消息面和股价异动的原因来判断。我现在养成了个习惯,每天早上打开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不光有技术面分析,还会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比如前几天有只票筹码峰看着乱,报告里直接写着“昨日除权除息导致股价调整,但主力筹码未明显松动”,一下子就把问题说透了——不是真的筹码分散,但要是没复权看,很容易误判。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怎么才能快速知道筹码变化是不是除权影响?其实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每日报告就能帮上忙。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会综合消息面、技术面这些因素,如果只是除权这种中性事件,评分一般不会有大波动;但如果是真的有资金出逃,评分可能会掉得很明显。而且它的技术面分析会直接标注近期是否有除权除息,省去了自己去翻公告的时间。我刚开始用的时候每天都要查好几遍公告,现在看一眼报告就清楚了,效率高了不少。
对了,这个舆情报告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用。不用花钱,每天刷新额度,像股价异动原因、技术面分析这些基础信息都能看到。要是你觉得光看筹码峰心里没底,想结合更多维度分析,比如公司最近有没有利好利空消息,或者机构对这只票的观点,也能在里面找到研报评级和机构报告,这些都是免费额度里的内容。
最后再啰嗦一句,看筹码峰一定要养成“复权”的习惯,尤其是中长线分析。至于除权前还是除权后,记住:短期看除权后,长期用前复权。要是拿不准筹码变化的原因,别自己瞎猜,看看舆情报告里的异动分析,很多时候答案就在里面。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除了舆情提醒,平时还会发一些看盘技巧,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