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大多是问同一个问题:“做T到底要留多少差价才算不亏?”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几个核心维度必须考虑清楚。今天我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实操经验,跟大家掰开揉碎了聊一聊,希望能帮到经常做T的朋友。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交易成本。很多新手做T第一个踩坑的地方,就是忽略了手续费。你想啊,买股票要付佣金,卖股票除了佣金还有印花税,沪市股票还有过户费。不同券商的佣金率不一样,得根据自己的账户情况算清楚。假设你的佣金是万三(具体得看自己的券商),单笔买卖一万元,买的时候佣金3元,卖的时候佣金3元,印花税10元(千分之一),沪市过户费买卖合计0.2元,总成本差不多16.2元,占本金的0.162%。也就是说,至少要赚0.162%的差价才能保本。要是本金更少,比如只买五千块,佣金有最低5元限制,买卖佣金就是10元,总成本更高,这时候差价就得更大才行。之前见过朋友没算清成本,做T后发现手续费比差价还高,白忙活一场,看着都心疼。
然后得看股价本身的波动幅度。高价股和低价股的差价要求不一样。比如100元的股票,涨1元是1个点;10元的股票,涨1元就是10个点。高价股波动绝对值大,但相对幅度可能小,做T时差价的绝对值得高一些;低价股波动绝对值小,但相对幅度可能大,有时候0.5个点的差价就够成本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股性。有些低价股天天“织布”,一天波动0.2个点,这种就别硬做T,等波动大的时候再说。
市场情绪和趋势也很关键。震荡市里,股价上上下下,这时候做T可以把差价设小一点,比如达到成本线以上0.5个点就考虑止盈,积少成多;但如果是单边上涨或下跌,就得小心。单边上涨时,卖了可能接不回来,差价得留大一点,或者干脆不做T;单边下跌时,买进去可能继续跌,差价也得等反弹幅度大一些再卖。
说实话,判断差价最难的是“什么时候有差价机会”。这就需要及时把握股价短期可能的波动区间,而消息面往往是波动的导火索。比如突发利好,股价可能跳空上涨,这时候做T的差价就得跟着提高;利空出来,股价急跌,差价可能瞬间拉大。所以我现在做T前,都会习惯性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当天的舆情报告。它里面的AI舆情监控挺实用的,能实时抓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AI还会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有股价异动原因和技术面分析,能帮我判断短期股价可能的波动区间,心里对差价就有个数了。
对了,这个舆情报告功能每天有免费额度,刷新就能看,大家要是想试试,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用消息面辅助判断差价,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总的来说,做T的差价没有固定数字,核心是算好成本,结合股价波动、市场情绪和消息面综合判断。最重要的是别贪心,也别盲目操作,每次做T前多问自己两句:这个差价够覆盖成本吗?股价短期趋势支持这个差价吗?想清楚了再动手,比频繁操作强。毕竟做T的本质是降低成本,不是为了做T而做T,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