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留言,说想试试创业板股票,但不清楚具体要什么条件才能买。作为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讲透,顺便分享点实操中得注意的细节。
先说说最核心的开通条件。现在个人投资者想开通创业板权限,得迈过两道坎。第一道是资金门槛,申请开通前20个交易日,你证券账户里的日均资产(股票、现金这些都算,融资融券的不算)得达到10万元以上。注意啊,是“日均”,不是某天突然存10万就行,得平均下来每天都够这个数。第二道是经验门槛,得有至少24个月的A股交易经验。这个怎么算?从你第一次在任何一家券商买股票那天开始算,到申请开通时满两年就行,哪怕中间空仓也没关系,时间是累计的。
除了这俩硬性条件,还得做个风险测评。证券公司会让你填问卷,问你能承受多大风险、投资经验怎么样之类的。创业板股票风险等级比较高,所以测评结果得是C4积极型或C5激进型才能开通。别想着随便填,如实选就行,不然真要买到波动大的票,自己扛不住反而麻烦。
开通之后,交易规则也得弄明白,不然容易踩坑。创业板股票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之后每天的涨跌幅限制是20%,比主板的10%刺激多了。就拿去年来说,有的票一天能跌20%,追高进去当天就可能亏不少,所以下单前一定要想清楚。还有申报价格范围,连续竞价的时候,买股票的申报价不能比当前卖一价高2%,卖股票不能比当前买一价低2%,超出这个范围的单子会无效,这点和主板不太一样,新手容易忽略。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创业板要求这么严?主要是它的上市公司特点决定的。很多创业板公司是成长型企业,规模可能不大,有的还在研发投入期,盈利不稳定,甚至有些还没盈利。这种公司业绩波动大,股价自然跟着剧烈波动。我见过不少朋友刚开通就追热点,结果碰上20%的跌停,心态直接崩了。所以开通前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别光想着“能涨20%”,也得想到“能跌20%”。
那开通之后怎么选创业板股票呢?这才是关键。我自己的习惯是,先看公司基本面,再看市场情绪。基本面这块,财务指标不能少,但一堆数字看着头疼,尤其是新手。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这个功能挺实用——它会把复杂的财报数据浓缩成一个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比如有的创业板公司看着营收增长快,但财务评分很低,一查才发现应收账款太高,现金流是负的,这种就得多留个心眼。
市场情绪方面,创业板股票受消息面影响特别大,一个政策、一份研报都可能让股价大起大落。以前我得自己刷新闻、看公告,经常漏掉关键消息。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每天更新,能直观看到股票的市场情绪怎么样。如果某只票舆情评分突然掉下来,点进去一看,可能是公司发了利空公告,或者有分析师下调评级,这时候就得警惕了。它还有个好处,每条消息都会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不用自己费劲分析,对没时间盯盘的人来说挺省事儿。
对了,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活动,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评分、财务评分的查看额度。新手朋友可以先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试试,不用花钱就能大概了解一只股票的财务健康度和市场情绪,觉得好用再考虑开会员。毕竟创业板风险不小,用工具帮自己把把关,总比闭着眼瞎买强。
最后再啰嗦一句,开通条件和交易规则是基础,真正难的是后续的选股和风控。创业板股票机会多,但坑也多,别被短期波动带着跑。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再结合工具辅助判断,长期下来才能更稳当。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想入创业板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