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老股民聊天,发现大家分析股票时经常会提到PE,但问到PE百分位,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其实PE百分位这东西,看似简单,实际用好了能帮你少踩很多估值的坑。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聊聊PE百分位到底怎么计算,以及平时怎么用才更实用。
先说说为啥要聊这个。很多人看PE只看当前数值,比如觉得某只股票PE是20倍,比另一只30倍的低,就觉得更便宜。但你想过没有,不同行业的PE中枢不一样,比如科技股普遍PE高,银行股PE低,直接比绝对值意义不大。而且同一只股票,现在的PE是高是低,得跟它自己过去的情况比,这时候PE百分位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告诉你,当前PE在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是高估还是低估。
那具体怎么算呢?我分步骤说,你跟着走一遍就明白了。第一步,先确定时间区间。一般看5年或10年的历史数据比较常见,太短了可能受短期波动影响,太长了公司基本面可能已经变了,参考意义不大。第二步,收集这个时间段内每天的PE数据。注意,这里的PE最好用滚动市盈率(TTM),比静态市盈率更能反映最新情况。第三步,把这些PE数据从小到大排序,比如按升序排列。第四步,找到当前PE在这个排序中的位置,计算百分位。公式其实很简单:百分位=(当前PE以下的数据个数÷总数据个数)×100%。打个比方,假设5年有1200个交易日的PE数据,当前PE排第300位,那百分位就是(300÷1200)×100%=25%,意思是现在的PE比历史上75%的时候都低,从估值角度看可能算低估。
不过说实话,手动算这个真的挺麻烦。你得找数据源,确保数据准确,还得每天更新排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太耗时间了。我平时分析估值的时候,早就不自己算了,都是用工具辅助。比如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财报功能里有个“AI估值”指标,其实背后就整合了PE百分位这类历史估值数据,直接帮你算出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甚至能给出预期上涨空间。你不用管数据怎么来的,点开个股页面就能看到结果,省事儿多了。
当然,知道怎么算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怎么用。PE百分位最核心的作用是判断估值位置,但用的时候有几个点得注意。比如不同行业不能直接比,就像前面说的,科技股PE百分位50%可能算合理,银行股PE百分位50%可能就偏高了,得跟同行业比才有意义。还有,时间区间的选择也影响结果,比如一只股票过去3年PE波动大,5年的百分位可能更客观。另外,PE百分位低不代表马上会涨,只是说从估值角度安全边际高一些,还得结合公司业绩、行业趋势这些基本面因素。
说到结合基本面,希财舆情宝的AI估值不光看PE百分位,还会整合利润增速、行业景气度这些因素,所以判断起来更全面。我记得有次分析一家消费公司,单看PE百分位在30%,感觉低估,但AI估值提示“短期业绩增速放缓,需警惕估值修复滞后”,后来果然股价磨了很久才动。这种AI分析能帮你避免只看单一指标的误区。
对了,很多人可能担心工具要花钱。其实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查看AI估值这些基础功能,即使不买会员,日常分析也够用。如果想解锁更详细的财务健康度评分、机构研报汇总这些功能,再考虑开会员也不迟,具体价格你可以去小程序里看,有不同套餐,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
最后再提醒一句,PE百分位只是分析工具之一,不能迷信。比如遇到市场系统性风险,整个板块的PE百分位都很低,但股价可能还会跌;或者公司基本面恶化,即使PE百分位低,也可能是“价值陷阱”。这时候就得结合舆情、业绩这些动态信息来看,希财舆情宝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会综合这些因素,帮你判断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相当于多了个帮手。
如果你平时也喜欢用估值指标选股,不妨试试在微信里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重要消息提醒,用起来挺方便的。工具嘛,说白了就是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专业的分析变得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