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怎么看量多量少?换手率和历史对比是关键

资深余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余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带新人看盘,发现很多朋友盯着K线图时,总会忽略屏幕下方的成交量柱。其实成交量这东西,就像市场的“人气计数器”,量多说明买卖双方交易活跃,资金在里面折腾;量少则交易冷清,大家要么在观望,要么没什么分歧。今天就聊聊我这些年看量的心得,新手朋友看完至少能避开“只看价不看量”的坑。

股票怎么看量多量少?换手率和历史对比是关键

先搞懂最基础的:怎么算量多,怎么算量少?没有绝对标准,得结合股票自身情况看。我常用两个方法,一是看换手率,二是对比历史成交量。换手率就是当天成交量除以流通股本,比如一只股票流通盘10亿股,当天成交1亿股,换手率就是10%。一般来说,小盘股(流通盘50亿以下)换手率超过10%算放量,中盘股(50-200亿)5%-8%算活跃,大盘股(200亿以上)3%-5%就算有资金关注了。不过这只是大概范围,具体还得看个股平时的“脾气”——要是一只票平时换手率总在2%左右晃悠,某天突然冲到8%,就算明显放量;反过来,平时动不动15%的票,某天掉到3%,那就是缩量了。

光看单日换手率还不够,得对比历史。我习惯把当天成交量和近20个交易日的平均成交量比,超过1.5倍以上算放量,低于0.5倍就是缩量。比如近20天平均每天成交5000万,今天突然成交1.2亿,那就是明显放量;如果只成交2000万,就是缩量。对比的时候要注意,得排除特殊日子,比如刚上市的次新股前几天成交量都大,或者股票长期停牌后复牌,第一天放量很正常,这些情况不算“有效放量”。

知道怎么判断量多量少后,更重要的是结合股价位置看。同样是放量,在低位和高位意义完全不同。我之前遇到过一只票,低位横盘了三个月,突然某天放量涨了5%,换手率从平时的1%冲到7%,当时就觉得有资金开始关注了——低位放量上涨,往往是建仓信号,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套牢盘还没割肉,能放出量说明有新资金在买。后来这只票果然慢慢涨起来了。但如果是高位放量,就得小心,比如股价涨了一倍后,某天突然放出天量,换手率超过20%,这时候可能是主力在出货,毕竟涨多了总有资金想落袋为安。

还有量价背离的情况,这是我看盘时最警惕的信号。比如股价一直涨,成交量却越来越小,这叫“缩量上涨”,说明买盘开始乏力,可能是上涨末期;反过来,股价跌的时候成交量缩小,叫“缩量下跌”,说明抛压减轻,可能快到底了。不过得注意,这不是绝对的,得结合整体趋势。去年有只票我跟踪过,股价从10块涨到15块,中间一直缩量,当时我以为要回调,结果人家继续涨到20块——后来才知道是机构锁仓了,筹码稳定,不需要放量也能涨。所以量能分析不能单一用,得综合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放量或缩量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公司出了消息,还是行业有政策,或者单纯是资金炒作?这其实是很多人看量的痛点——只看到量动了,却不知道“为什么动”。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花10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专门有“股价异动原因”板块,会把当天成交量异常的股票列出来,分析是因为利好消息(比如业绩预增、拿到大订单)还是利空消息(比如股东减持、行业政策收紧)导致的量能变化。比如前几天有只消费股突然放量下跌,舆情报告里直接写清楚:“公司发布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滑15%,低于市场预期,分析师下调评级,导致资金出逃”,这样就能快速把量能和消息面对应起来,避免只看量不看“因”的误区。

另外,舆情报告里的“舆情评分”也挺有用。它每天更新,评分高说明股票近期消息面整体偏利好,这时候如果配合放量上涨,可信度就更高;如果舆情评分低,却突然放量上涨,可能就是短期炒作,风险比较大。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可以免费体验每天的舆情报告,新手朋友不妨试试,看看专业分析怎么把量能和消息面、基本面结合起来,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最后提醒一句:量能只是看盘的工具之一,不能单独作为买卖依据。我见过有人看到放量就追,结果追到山顶;也见过缩量就卖,卖在启动点。真正的看盘,是把量能、股价位置、消息面、基本面串起来看。就像做菜,成交量是盐,放多放少都不行,得和其他调料(K线、均线、舆情)搭配着用,味道才对。

如果想系统学量能分析,又怕消息面跟不上,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紧急消息提醒;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查看舆情评分和异动原因,慢慢就能养成“量价结合消息面”的分析习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