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手里的股票要是真退市了,之前投的钱是不是就彻底打水漂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挺揪心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真要遇到退市,确实容易慌神。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好好聊聊退市后资金的那些事,以及咱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首先得明确一点:股票退市不等于钱直接没了,但能不能拿回、能拿回多少,得看股票退市后走的是哪条路。A股退市流程其实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操作和结果都不一样,咱们一个个说。
第一个阶段是“退市整理期”。如果股票被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会先进入退市整理期,一般是15个交易日。这时候股票还能在主板交易,代码会加上“退”字,比如原来叫“XX股份”,这时候会变成“XX退”。这是投资者最后一次在主板卖出股票的机会,不过这时候股价通常已经跌得很惨了,而且成交量可能很小,想卖不一定能马上成交。我见过有的朋友因为没及时关注公告,错过了这个阶段,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票去了下一个地方。
第二个阶段是“老三板”。退市整理期结束后,股票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三板”。这时候股票还能交易,但流动性比主板差很多,可能几天才成交一笔,而且需要投资者先去券商营业部办理确权和开通老三板交易权限。在老三板,股票代码会变成4开头(A股退市)或8开头(B股退市),每天只有1次或3次集合竞价,价格波动也有限制。如果公司后续能改善经营、达到重新上市条件,还有可能回到主板,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大部分股票在老三板就是长期低迷的状态。
第三个阶段是“破产清算”。如果退市公司最后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那就真的要小心了。按照法律规定,破产财产要先清偿破产费用、职工工资、税款、债务,最后剩下的钱才能按比例分给股东。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退市公司走到清算时已经没什么资产了,股东往往一分钱都拿不回来。所以遇到公司连续亏损、财务造假这些风险信号时,一定要及时止损,别抱着“等反弹”的侥幸心理。
说到怎么提前发现退市风险,这其实是我平时花最多心思研究的问题。很多退市股在退市前一两年,其实早就释放了各种预警信号,比如连续多年净利润为负、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频繁收到监管问询函等等。但普通投资者很难每天盯着几百家公司的公告和新闻,这时候借助工具就很重要了。
我自己这半年一直在用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里面有个“AI舆情”功能特别实用。它能实时监控股票的全网消息,不管是公告、新闻、研报还是分析师观点,都能抓到手,而且AI会直接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对公司可能有什么影响。每天还会更新一个“舆情评分”,评分低的股票说明负面消息多,就得重点警惕。比如之前有只股票连续被曝财务异常,舆情宝的评分一路掉到60分以下,公众号还专门推送了提醒,我当时就提醒身边朋友注意规避,后来没过多久这只股票就被ST了。
除了舆情,财务健康度也是关键。有些公司看着股价还行,但财务数据早就千疮百孔,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股票最容易踩雷。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功能就帮了我不少忙,它会给公司的财务健康度打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稳健,低于60分的我基本不会碰。这个功能对价值投资者来说真的很实用,不用自己对着财报里的一堆数字头疼,AI直接把健康度量化成分数,一目了然。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风险意识。平时多关注公司的公告,别买那些连续亏损、股权质押比例过高、频繁换会计师事务所的股票。如果真的不小心买到有退市风险的股票,记住第一时间看清楚处于哪个阶段,退市整理期能卖就尽量卖,别拖到最后。
最后想说,投资本来就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与其等退市了慌慌张张想办法,不如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对了,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可以看,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直接进入。要是觉得免费功能不够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价格可以自己去会员页看,反正先体验再说,合适了再付费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