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688开头的股票咱们普通股民到底能不能买?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和股民打交道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结论:能买,但有门槛。688开头的股票属于科创板,和咱们平时常买的主板股票比,交易规则和风险特性都不太一样。普通股民要想参与,第一步得先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具体条件嘛,我记得交易所规定得满足两点:一是申请权限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元(不包括融资融券的资金和证券);二是得有2年以上的证券交易经验,从你第一笔股票交易的时间开始算。这两个条件得同时满足,少一个都开不了。
说实话,我见过不少股民朋友卡在资金门槛上。之前有个老股民大哥,炒股十年了,经验很丰富,但平时仓位控制得严,账户里常年就20多万,想参与科创板新药公司的行情,愣是开不了权限,急得直拍大腿。后来他跟我说,早知道当初该留足资金的。所以大家要是真打算碰科创板,得先看看自己的账户是否达标,别临时抱佛脚。
开通权限只是第一步,真正难的是怎么在科创板里赚到钱。我发现很多股民开通权限后,还是用炒主板的思路去买科创板股票,结果很容易踩坑。这里必须提醒几句:科创板股票的涨跌幅限制是20%,新股上市前5天甚至没有涨跌幅限制,盘中波动会非常大,昨天还涨停今天就跌停的情况不罕见;而且科创板公司多是科技、医药、高端制造这类领域的初创企业,业绩不确定性高,有些公司甚至还没盈利,退市风险比主板高不少;加上科技行业政策变化快、技术迭代快,一个突发消息可能就让股价坐上过山车,比如前阵子某细分赛道的技术路线被政策调整影响,相关公司股价三天跌了30%,不少追高的股民都被套住了。
说到消息面,这其实是普通股民炒科创板最头疼的地方。科创板公司的消息特别多,研报、公告、行业新闻、政策解读……一天下来手机推送能有几十条,到底哪些是真影响股价的?哪些是短期情绪扰动?光靠自己一条条看,既费时间又容易误判。我自己平时研究科创板股票时,会用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算是找了个“帮手”。它有个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全网消息,不管是新闻资讯、分析师观点还是突发公告,都能抓得到。最实用的是,每条消息下面都会有AI分析,直接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解释可能对公司带来的影响——比如某公司发了研发进展公告,AI会解读“该技术突破是否具有行业领先性”“是否能转化为实际订单”,帮我快速判断消息的分量。要是遇到紧急消息,比如公司突发重大合同或业绩变脸,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一直盯着盘也能及时知道。
每天早上我打开舆情宝,会先看个股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评分是每天更新的,数值高低能直观反映这只股票当前的市场情绪;报告里则会汇总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技术面和业绩表现,相当于把零散的信息串成了“动态档案”。比如前阵子有只科创板股票突然大跌,我点开舆情报告一看,里面清楚写着“主要受行业政策调整影响,叠加某券商下调评级”,还附了技术面的支撑位分析,省得我自己去翻各种论坛猜原因。
对了,这个工具现在有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查看额度,像舆情解析、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不花钱也能用。大家要是想试试,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行。如果觉得免费额度不够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的会员套餐和权益,小程序里的会员购买页都写得很清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
最后还是得啰嗦一句:科创板机会多,但风险也确实高。普通股民在决定要不要开通权限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能不能接受一天20%的波动?愿不愿意花时间研究科技行业的专业知识?如果只是听说“科创板涨得快”就想冲,建议再等等。要是已经开通了权限,也别盲目追热点,多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逻辑,消息面分析可以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但最终决策还是得自己做。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平时会发一些市场解读和工具使用技巧,偶尔还有股民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