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盯着盘口数字发呆,内盘外盘后面跟着长长的一串数字,有时候外盘突然跳涨好几个点,赶紧追进去结果当天就被套。后来复盘才发现,自己连内盘外盘最基本的含义都没搞清楚。今天就把这些年总结的实战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和我当年一样迷茫的朋友。
内盘外盘其实是盘口最基础的两个数据。内盘指的是主动性卖盘,简单说就是卖方主动以买方当下的报价成交的单子总和。比如现在买方挂单里买一价格是10元,这时候有卖方觉得10元可以接受,直接按10元卖出,这笔交易就会被计入内盘。外盘正好相反,是主动性买盘,也就是买方主动以卖方的报价成交的单子总和。比如卖方挂单里卖一价格是10.1元,买方觉得这个价格值得入手,直接按10.1元买入,这笔交易就会算进外盘。
很多新手会觉得外盘比内盘大就代表买方强势会上涨,内盘大就说明卖方占优要下跌。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次看到一只股票外盘是内盘的两倍,股价却反而跌了两个点。后来才明白,这两个数据不能单独看,得结合股价位置和市场环境。比如股价已经涨了很久处于高位,这时候外盘突然放大,很可能是主力在诱多,故意挂大量买单让散户跟风,自己却在悄悄出货。反过来,如果股价在低位横盘很久,内盘持续大于外盘,但股价没怎么跌,可能是主力在默默吸筹,故意用大量卖单吓走散户。
光看盘口数据还不够,消息面的影响往往更直接。记得去年有次政策突发调整,早上开盘前相关板块的股票内盘外盘都没什么异常,但开盘后五分钟内盘突然飙升,后来才知道是有个利空消息提前在小范围传开了。这种时候如果只盯着内盘外盘,根本反应不过来。现在我每天开盘前都会花十分钟看一下隔夜的消息,尤其是行业政策和公司公告,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当天的盘口情绪。
不过消息太多也容易乱,有时候一条新闻出来,不同媒体解读完全相反,根本不知道该信谁。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它的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研报和公告,每条消息都会标注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分析可能对股价的影响。比如前几天有个行业标准出台,我还没来得及查具体内容,舆情宝就已经推送了消息解读,说这个标准会利好技术领先的公司,利空那些依赖旧技术的企业。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看到核心分析,对我这种不想在工具上投入太多的人来说很友好。
除了消息面,公司基本面也得结合起来看。内盘外盘反映的是短期情绪,但长期走势还是要看公司本身值不值这个价。以前我看财务报表总觉得头大,那么多指标根本分不清重点。现在用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就省心多了,它会直接生成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估值能直接看出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比如有次看到一只股票内盘持续缩小外盘增加,本来想入手,但查了下舆情宝的财务评分只有60分,AI估值显示高估,最后忍住没买,后来果然跌了不少。
很多人觉得分析内盘外盘太复杂,又是位置又是消息又是财务的,其实习惯了就好。我现在每天开盘前用舆情宝看一下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盘中结合内盘外盘的变化,收盘再看看机构研报汇总,整个流程下来也就半小时。最近发现舆情宝还上线了榜单选股功能,直接按舆情评分或者财务评分排序,省去了自己一个个筛选的麻烦。
对了,这些功能在希财网公众号里也能看到,不想下载小程序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如果想试试的话,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刷新,足够日常分析用。要是觉得好用想深入研究,再考虑开通会员也不迟,毕竟投入产出比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底,内盘外盘只是分析工具的一种,关键还是要形成自己的分析体系。把盘口数据、消息面、基本面结合起来,再借助合适的工具提高效率,长期坚持下来,对市场的判断自然会越来越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