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真没把手续费当回事。每次买卖股票软件上显示的盈亏数字里已经扣了手续费当时觉得反正就几块钱没必要算那么细。直到有一次整理交易记录发现一年下来手续费居然比当年的股票分红还多这才惊觉自己忽略了这个隐形成本。后来带新手朋友入门时我总会先让他们搞清楚手续费怎么算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际到手的收益。
买卖股票的手续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先说说佣金这是券商收的服务费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券商的佣金率在万1到万3之间具体多少得看你开户时谈的条件或者券商的默认政策。需要注意的是佣金有个最低收费标准通常是5元。也就是说哪怕你只买了1万元股票按照万2.5的佣金率算下来是2.5元但券商还是会按5元收取。这种情况下小金额交易的佣金成本其实很高比如1万元交易一次佣金占比就是千0.5比大额交易高不少。
然后是印花税这个是国家收的税费只有卖出股票时才会收费率是千1。比如你卖出10万元股票就得交100元印花税。这部分费用是固定的没办法像佣金那样和券商协商所以对喜欢短线交易的人来说印花税其实是笔不小的支出。我见过有投资者一个月交易十几次光印花税加起来就比一只股票的盈利还多最后白忙活一场。
最后是过户费这个是给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费用买卖股票时都要交费率是万0.1。比如买卖10万元股票过户费就是1元。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沪市和深市的过户费标准已经统一了以前还有区别现在不用纠结这个。
算清楚单笔手续费后你会发现交易频率对总成本的影响特别大。假设你每次交易金额10万元佣金万2.5那么买入时佣金25元过户费1元卖出时佣金25元印花税100元过户费1元单次买卖总手续费就是152元。如果一个月交易5次就是760元一年下来就是9120元。要是你选的券商佣金率是万3那成本会更高。所以我常跟身边人说与其频繁交易给券商和国家打工不如多花时间研究股票本身。
那怎么才能合理控制手续费成本呢首先可以找券商协商下调佣金率现在网上开户的佣金普遍比线下低很多有些券商甚至能谈到万1.2还免5元最低收费。不过免5元这个得看券商政策不是所有都有。其次要减少无效交易很多时候我们买卖股票是因为看到别人说这只股好或者短期波动刺激了情绪其实这些都不是好的交易理由。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看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和研报评级那些舆情评分突然下降或者研报里机构下调评级的股票我会先观察不会急着操作。之前有次看到一只股票的舆情报告里提到技术面出现调整信号虽然当时有点想抄底但忍住了后来果然跌了不少不仅避免了亏损还省了一笔手续费。
希财舆情宝这个工具其实是我今年才开始用的最开始是被它的舆情评分吸引。每天早上我打开小程序先看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如果评分在80分以上说明近期利好消息多财务和研报数据也不错值得关注。如果评分突然掉到60分以下就得小心可能有利空消息没被发现。它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每天看看评分和研报摘要完全够用不用花一分钱。对了它还有AI财务评分和估值功能能帮你判断公司财务健康度和股价是否高估虽然我主要用它来盯舆情但身边做价值投资的朋友说财务评分很好用省了自己啃财报的时间。
除了控制交易频率和用工具辅助决策还有个细节要注意就是尽量避免零碎股交易。比如你想买某只股票资金不够整手就买几百股这种小金额交易佣金往往是按最低5元收的成本会很高。当然如果是长期定投另当别论但短线交易真的要避免。
很多人觉得手续费是小钱没必要较真但投资就是这样细节决定成败。你算清楚每笔交易的成本就会更谨慎地对待每一次买入和卖出。现在我已经养成习惯每笔交易前先在心里估算一下手续费如果觉得这笔交易的预期收益连手续费都覆盖不了就直接放弃。
想详细算一下自己的手续费到底占收益多少比例或者想试试用舆情评分帮你过滤掉那些不值得交易的股票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能收到最新的市场动态和舆情宝的免费额度提醒。觉得手动算手续费麻烦的话也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里面虽然没有专门的手续费计算器但通过帮你优化交易决策间接帮你省下的手续费可能比算清楚数字更有用。现在点击文末入口还能免费体验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研报功能每天刷新额度完全不用花钱就能用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要不要开会员反正我用了半年免费额度完全够日常看盘需要。
投资不是比谁交易次数多而是比谁活得更久。把手续费这个隐形成本控制好你的投资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与其在手续费上糊里糊涂不如花半小时搞清楚规则再用工具辅助决策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