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投资这些年,经常有朋友问我创业板的退市规则。最近后台又收到不少留言,都是问连续三年亏损会不会直接退市。说实话,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几年前,答案可能还简单些,但现在的退市规则早就不是单一指标说了算了。我发现很多股民对退市规则的理解还停留在“连续亏损就退市”的老印象里,实际上这几年监管层对退市标准做了不少调整,尤其是创业板,现在的退市逻辑比以前复杂多了。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连续亏损问题。创业板现在的退市标准里,净利润和营收是绑在一起看的,不是单独看亏损年份。具体来说,要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同时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才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戴帽。如果第三年还是这种情况,净利润继续为负且营收不足1亿,才会被终止上市。单纯的连续三年亏损,只要中间某一年营收超过1亿,或者净利润转正了,就不会触发退市。前阵子有个老股民跟我说,他差点因为没注意营收指标踩了雷,手里有家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但第二年营收刚好1.2亿,虽然还是亏,却没被ST,后来第三年业绩好转,反而涨了不少。这就是没搞懂规则差点错过机会的例子。
除了净利润和营收这个组合指标,创业板退市还有其他几种常见情形。比如审计意见,如果公司的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不管业绩怎么样,直接就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要是还这样,就退市。还有市值指标,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也会被终止上市。规范类问题也不能忽视,比如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公司治理出了严重问题,监管部门也可能启动退市程序。这些规则叠加在一起,让退市判断变得更复杂,只盯着亏损年限肯定不够。
很多股民踩雷退市股,不是因为不关心公司,而是信息获取不及时或者分析不到位。等到公司发布退市公告再跑就晚了,得在风险暴露前就有察觉。我自己看公司的时候,除了关注定期报告,平时会特别留意业绩预告和财务指标的变化。以前光看净利润和营收数据,还得自己算增长率、对比行业水平,很费时间。现在用工具就方便多了,比如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我每天早上都会打开看看关注的公司财务AI评分。这个评分是根据核心财务指标生成的,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要是评分突然下降,或者连续几个季度走低,就得警惕是不是财务出了问题。它还有个AI估值功能,能判断公司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对于长期持股的人来说,这个指标挺实用的,至少能避免买到财务风险高又高估的公司。
除了财务数据,公司的公告和舆情变化也很关键。有时候公司明明业绩还行,但突然发个“可能触发退市风险”的提示公告,这种消息如果没及时看到,很容易被闷在里面。我用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监控功能有段时间了,它会实时抓取公司的公告、新闻资讯,甚至分析师的观点。遇到重要消息,比如业绩预告变脸、监管问询函这些,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自己每天刷交易所网站。更省心的是,它会用AI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看到“公司预计营收同比下滑50%”,系统会直接标注风险等级,还会解释可能的影响,省得自己花时间琢磨公告里的弯弯绕绕。
想提前规避退市风险,说到底还是要把信息和分析做到位。普通股民平时没时间盯那么多公告和研报,用对工具能省不少事。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财务评分、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要是觉得免费额度不够用,开个会员也不贵,比起踩雷退市股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现在微信小程序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用,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有入口,新手可以先免费体验几天,试试适不适合自己。
做投资不怕规则复杂,就怕信息滞后或者分析不到位。创业板的退市规则虽然比以前细,但只要搞清楚核心指标,再借助工具及时跟踪公司动态,就能大大降低踩雷风险。与其等问题暴露了追悔莫及,不如现在就把风险排查的工作做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