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朋友追着问我,现在市场磨磨唧唧的,是不是牛市要来了?说实话,我炒股快十年,见过三次牛市启动,每一次都不是突然“炸”起来的——就像春天来之前,先有草芽冒头,再有燕子归巢,都是有迹可循的。今天把我踩过坑、摸透的五大征兆掏出来,全是能直接对照着看的实在经验。
第一个征兆,是成交量的“慢热”。不是突然放巨量那种“一惊一乍”,而是底部慢慢“攒力气”。比如2023年年底,沪深两市每天就7000亿左右的量,后来连续三周,每天比前一天多100-200亿,慢慢爬到9000亿。这种“慢增量”才是真金白银在进场——游资炒短线才会猛砸量,而机构布局是“细水长流”,等你发现成交量稳定在万亿以上时,其实已经在牛市半山腰了。
第二个征兆,权重股先“站定”。银行、券商、保险这些“大块头”,熊市里总是带头跌,但牛市来之前,它们会先止跌,甚至偷偷涨一点。我记得2020年年初,券商股连续四周没创新低,每周就涨1-2个点,那时候指数还在3000点以下,我就知道“稳了”——权重股占指数比例大,它们不跌,指数就不会再往下探,后面果然慢慢爬上去了。
第三个征兆,身边人的“话题变了”。熊市的时候,朋友圈提股票都是“割肉离场”的吐槽,财经论坛里全是“再也不碰股市”的骂声;等牛市要来了,最先变的是“提问”——以前从不炒股的朋友会突然发消息问“现在能买基金吗”,论坛里开始有人讨论“XX板块是不是见底了”。情绪是最真实的信号,因为股市说到底是“资金跟着情绪走”,大家从“怕”变成“好奇”,就说明市场要活过来了。
第四个征兆,政策开始“送暖风”。比如央行降准、降息,或者证监会出台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这些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给市场“补血”。今年年初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了5000亿资金,我当天就把自选股里的金融股加了仓——流动性宽松了,钱变多了,股市肯定会受益。还有去年年底证监会放宽券商融资融券额度,也是在给市场“松绑”,这些信号都要盯着。
第五个征兆,行业开始“轮着涨”。熊市里只有一两个板块能涨,比如前两年的新能源,其他板块都在跌;但牛市来临前,会出现“轮动”——科技股涨两周,消费股接棒,消费股涨完,周期股跟上。比如2021年年初,半导体涨了半个月,接着白酒开始涨,然后钢铁、煤炭这些周期股也动了,这说明资金在各个板块“铺摊子”,不是只炒一个方向,这样的上涨才持久。
其实现在我观察这些征兆,比以前省事儿多了——多亏了希财舆情宝。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甚至用户讨论,不用我自己翻几十个APP找信息,还能用AI直接告诉我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上次政策出台,我打开舆情宝就看到了对各个板块的解读,省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每天就一块钱,比我自己买资讯软件划算多了,节省的时间用来研究股票,早赚回来了。
对了,要是你想更方便盯这些信号,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报告,不用自己到处扒信息,省事儿。
最后想说,牛市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这些征兆一点一点堆起来的。不用急着追高,先盯着这五个信号,等它们都出现了再进场,比盲目抄底靠谱一百倍——我自己三次牛市都这么过来的,没错过机会,也没踩过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