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老张,我总听人说炒股要看准时机,可各个市场的交易时间都不一样,咱们普通投资者怎么记得住?"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市时的窘境——凌晨三点爬起来看美股,上午九点半准时蹲守A股,下午还得抽空瞄一眼港股,那段时间简直像在参加全球交易马拉松。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全球主要股市的交易时间和规则,顺便解答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内地投资者到底能不能买港股?
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A股市场。每天早上9:15分,我都会端着咖啡坐在电脑前,这个时间点开始集合竞价特别有意思。9:30正式开盘的瞬间,盘面跳动的数字就像早高峰地铁站的人流,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不过要提醒新手朋友,A股实施的是T+1交易制度,今天买的股票得等到明天才能卖,这个规则让我在2015年那波行情里少吃了不少亏。
港股的交易时间就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了。上午9:30开盘比A股晚半小时,中午12点到1点的休市时间刚好够吃个烧味双拼饭。最特别的是圣诞前夕和农历新年前夕,下午2点就收市,这个设计既照顾了本地交易员的过节需求,又让内地投资者有机会提前布局节后行情。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的特点,记得有次某消费股单日振幅超过60%,我的自选股列表里突然弹出舆情预警,这才躲过一劫。
很多朋友问我:"美股交易时间是不是非得熬夜盯盘?"其实真没必要折磨自己。北京时间晚上9:30到凌晨4点的交易时段,我通常只设置价格提醒。有次凌晨两点被手机震动惊醒,发现某中概股突发利空消息,幸亏提前设置了止损单,这才避免重大损失。现在回想起来,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信息监控的重要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内地投资者到底能不能买港股?"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自己最早是通过沪港通参与港股交易的,不过50万的资金门槛确实把不少朋友拦在门外。后来发现通过港股通ETF或者QDII基金也能曲线救国,这些渠道就像投资高速公路上的ETC通道,既省时又省力。不过要提醒大家,港股交易是T+0制度,这个规则就像双刃剑,用好了能当天锁定收益,用不好可能变成频繁交易的陷阱。
去年开始,我养成了个新习惯——每天开盘前先看舆情报告。有次发现某制造业公司的舆情热度突然蹿升,点开报告才知道是海外分析师上调了目标价。这个发现让我想起以前在券商营业部排队看研报的日子,现在用手机就能实时掌握机构动向,不得不感慨科技改变投资方式。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敏锐的朋友已经猜到我用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