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位股友喝茶,聊到炒股成本的问题。有位刚入市半年的朋友突然问我:"老哥,我上个月买了1万块的股票,怎么交割单里扣的钱比我算的多啊?"这话一出,在场五个人里有三个都掏出了手机查交易记录——原来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股票手续费都没算明白。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这个事。先说我自己的经历,去年有次急着调仓换股,光想着股价波动,完全没注意手续费。结果一个月下来,交割单里光手续费就扣了将近800块,都够买部二手手机了。从那之后,我就养成了提前计算交易成本的习惯。
股票交易手续费主要分三大块:券商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先说最重要的佣金,这个就像咱们去菜市场买菜要给摊主的辛苦费。现在市面上普遍是万三的费率,也就是成交金额的0.03%,不过有个最低5元的门槛。比如你买1万块的股票,按万三算应该是3元,但实际会收你5元。
不过啊,这里有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窍门。去年我和客户经理磨了半个月,硬是把佣金降到了万1.5,还免了最低收费。这事得看你的资金量和交易频率,我有个朋友手握百万资金,直接谈到了万0.8。所以下次看到交割单里的佣金数字,别光顾着心疼,记得去和券商讨价还价。
再说说印花税,这可是国家收的"过路费",目前是卖出时收0.1%。注意啊,这个只收单边!去年有个新闻说某大户忘了这茬,一天内频繁买卖,结果光印花税就交了六位数。所以咱们普通散户一定要记住:买入不交税,卖出才掏钱。
过户费现在降到了万分之0.1,很多人觉得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但你要是做短线高频交易,积少成多也挺吓人。我认识个做T+0的高手,去年光过户费就交了3000多。所以别小看这些零碎费用,蚂蚁多了也能咬死象。
现在咱们算笔明白账。假设用万三佣金,买1万块股票:佣金5元(最低收费)+过户费0.1元=5.1元。卖出时:佣金5元+印花税10元+过户费0.1元=15.1元。合计20.2元。看着不多是不是?但你要是一个月交易10次,就是202块,一年下来2424块,都够全家吃顿豪华自助餐了。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问:"那怎么省手续费呢?"我的经验是三个字:挑、谈、等。挑佣金低的券商,现在有些互联网券商能做到万1免5;谈就是要和客户经理砍价;等就是尽量集中交易,别为了买200股分好几次操作。
不过啊,比起手续费这种显性成本,我最近更在意隐性成本。上个月有只股票突发利空,我因为没及时看到公告,硬生生多亏了3个点。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它那个全网舆情监控确实好用,重要消息直接推送到微信,还能用大白话分析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现在每天花1块钱,相当于少喝半瓶矿泉水,但能省下盯盘的时间,关键是抓住个机会就把一年的使用费赚回来了。
说到这,想起件有意思的事。去年双十一,我盯着购物车盘算怎么凑满减,突然意识到:咱们平时网购都知道比价,怎么到了股市反而不计较这些交易成本了?其实真该把炒股当成做生意,每一分钱支出都得精打细算。
最后给新手朋友提个醒:千万别被"免佣金"的噱头忽悠了。有些券商虽然免了佣金,但会在其他费用上做文章。就像去游乐园买门票,大门票免费了,里边的每个项目都要单独收费,最后算下来更亏。
(想实时掌握股票动态又怕错过重要消息?点击文末链接,免费领取3天希财舆情宝体验权限,让AI帮你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