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360借条是高利贷吗?”。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类问题,我都觉得有必要好好聊一聊——毕竟“高利贷”这三个字,往小了说是影响借钱成本,往大了说可能涉及到要不要维权的问题。今天就结合我接触到的案例和最新法规,给大家说清楚。
先得明确,法律上到底怎么界定“高利贷”。2020年之前,大家常说“超过36%就是高利贷”,但现在早就改了——根据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一年期LPR的4倍(2025年最新一年期LPR是3.45%,4倍就是13.8%)。简单说,年利率超过13.8%的部分,法律不保护,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但如果是持牌金融机构,可能适用不同规定,不过核心还是看实际利率。
360借条是持牌机构,背后是360数科,有网络小贷牌照,这点大家可以去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合规性上比那些没牌照的平台强不少。官方宣传的日利率是0.027%-0.05%,换算成年利率就是9.855%-18.25%。注意,这里说的是“日利率范围”,具体到每个人,利率多少得看信用情况——征信好、收入稳定的用户,可能拿到0.027%的日利率(年化9.855%),信用一般的用户,可能就是0.05%(年化18.25%)。
我找了几个真实用户的借款记录,给大家算笔账。有个用户借1万元,分12期,每期还866.67元,表面看“月利率1%”,年化12%,但实际用IRR公式算(不会算的可以用Excel的IRR函数,或者搜“贷款年化利率计算器”),结果是13.5%,刚好在13.8%的司法保护上限内。另一个用户信用稍差,借5000元,分6期,每期还860元,算下来年化17.8%,这里超过了13.8%,超出的部分按规定可以协商不还,但实际中很多用户不知道这个。
我翻了黑猫投诉和知乎,关于360借条的投诉里,“利率高”占比大概20%,主要集中在“实际利率比宣传高”。有用户说“申请时显示日息0.04%,借了才发现有服务费”,这里要注意,有些平台会把利息和服务费分开算,大家一定要问清楚“综合年化利率”,包括利息、服务费、手续费所有费用,这个才是真实成本。
虽然个别用户利率可能超上限,但360借条作为持牌机构,不会像非法高利贷那样“利滚利”或暴力催收。我接触过的案例里,逾期后客服会先电话提醒,超过3个月可能走法律程序,但不会有威胁恐吓的情况,这点比很多无牌平台规范。
教大家一个简单方法,借款前问客服“综合年化利率是多少”,如果对方支支吾吾不正面回答,或者只说“日息多少”,就要小心。拿到借款合同后,把每期还款金额、期数填进IRR计算器,算出来的年化如果超过13.8%,可以和平台协商调整,协商不成的保留证据向银保监会投诉(12378热线)。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360借条是不是高利贷?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信用良好的用户,利率在9%-13%之间,合法合规;信用一般的用户,可能到15%-18%,部分超过司法保护上限,但不算传统意义上的“高利贷”(那种年化几百上千的才是)。关键是借钱前一定要算清楚实际利率,别被“日息低至”的宣传迷惑,选择自己能承受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