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好多私信,都是问花呗逾期的事儿。有人说“就几百块,应该没事吧?”,也有人担心“逾期三天会不会上征信?”。作为每天跟信贷打交道的人,见过太多因为小疏忽留下大麻烦的案例,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清楚:花呗不还或者逾期,到底会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影响。
先说最直接的——钱会越欠越多。花呗逾期后,每天会按未还金额的0.05%收罚息,看起来不多?我给你算笔账:如果欠1万块,逾期1个月(按30天算),罚息就是10000×0.05%×30=150块,要是拖3个月,光罚息就450块,还不算原本的本金。更麻烦的是,有些朋友逾期后干脆摆烂不还,结果本金+罚息滚成雪球,但凡是正规信贷产品,都没有“欠着欠着就不用还”的好事儿,只会越拖越重负担。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心腹大患——征信。2年前就有客户跟我吐槽,说“花呗不是不上征信吗?”现在可得改改这个老观念了。从2020年开始,花呗已经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你每一笔借款、还款记录,都会清清楚楚记在征信报告里。我上个月帮一个客户查征信,就看到他2022年有笔500块的花呗逾期,虽然只晚还了5天,但报告上“逾期记录”那栏明晃晃的,后来他申请信用卡时,银行直接以“信用记录不良”拒了。这里要划重点:不管逾期金额多少、时间长短,只要没按时还,征信报告就可能留下痕迹,而这些记录至少会保留五年,期间想贷款买房、买车都会受影响。
催收这块儿,也是很多人扛不住的压力点。刚开始逾期那几天,支付宝会发短信提醒,语气还挺温和,比如“您的花呗账单已逾期,请尽快还款”。要是超过一周没动静,就会有客服打电话来,问清楚情况催促还款。我见过最久的一个案例,客户欠了3万多,拖了半年没还,结果催收电话打到了他留的紧急联系人那里——他父母接到电话时都懵了,以为儿子出了什么事。虽然现在监管严,不会有暴力催收,但频繁的电话、短信,加上可能联系亲友,心理压力真的不小,没必要为了几千块搞得人尽皆知。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影响——花呗额度会被“锁死”。之前帮一个朋友看他的支付宝界面,他花呗额度原本有2万,因为连续3次逾期,现在额度直接降到了500,而且“无法使用”的灰色按钮特别扎眼。支付宝客服解释说,逾期后系统会判定用户信用风险高,要么降额,要么直接冻结额度,就算后来还上了,额度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毕竟平台也要控制风险,总不能把钱借给还款意愿差的人吧?
最后说个最严重的:长期不还可能被起诉。别以为欠的钱少就没事,去年杭州法院就公布过一个案例,有用户欠花呗7000多,逾期1年多没还,支付宝多次催收无果后,直接起诉到法院——最后法院判决用户不仅要还本金+罚息,还要承担诉讼费。要是判决后还不执行,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list,到时候坐高铁、坐飞机、住酒店都会受限制,甚至影响子女上学。真的不值当,为了这点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其实每次遇到逾期咨询案例,我都挺感慨的。上个月有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工资还没发,花呗欠了两千多,急得哭着问我“会不会坐牢”。我让她赶紧跟支付宝客服沟通,说明情况申请延期还款,后来她分3期还上了,也没影响征信。所以真遇到困难还不上,别躲别拖,第一时间联系客服说明情况,能协商分期就分期,能延期就延期——主动解决总比被动逾期强。
说到底,花呗本质上就是信用消费工具,方便归方便,但借了钱就得还。别抱着“不还也没事”的侥幸心理,征信坏了、钱越欠越多、生活受影响,这些后果哪一个都比按时还款麻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