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贷款平台有额度却借不出来?6个原因及解决办法

资深小苏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小苏经理 贷款顾问
细心周到 贴心服务
咨询TA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读者留言,说自己在某贷款平台显示有5万额度,点击借款却提示“综合评分不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结合我接触过的真实案例,跟大家掰扯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有额度借不出,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也可能出在平台身上,甚至是一些你没注意到的细节上。

贷款平台有额度却借不出来?6个原因及解决办法

先说说最常见的情况——你看到的额度,可能只是“预审批额度”。很多平台为了吸引用户注册,会通过大数据初步筛选后给个“预估额度”,比如你注册时填了身份证和手机号,平台根据你的基本信息(年龄、地区、手机号使用时长)给个额度,但这只是“邀请你进一步申请”的信号,不是实际能借到的钱。就像你去商场逛街,导购说“您是我们的优质客户,可享最高1万元优惠”,但真要结账时,还得看你有没有会员卡、消费满没满门槛。贷款平台的预审批额度也是一个道理,实际借款时需要填详细资料(收入、工作、征信),系统二次审核通过才算数。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很简单,先去完善账户资料。比如补充公积金、社保信息(很多平台认这个,能证明你工作稳定),上传近3个月的工资流水(如果是自由职业,提供支付宝/微信的收款流水也行),把资料填得越完整,系统对你的评估越准确,通过的概率就越大。

再就是你最近的个人资质有没有“滑坡”。贷款平台给你额度时,可能是半年前,那时候你征信干净、收入稳定、负债低,但现在呢?比如你上个月信用卡忘了还,逾期了3天(哪怕只欠100块,征信报告上也会记一笔);或者你换了工作,收入从原来的1万降到6千,流水断了;又或者你这半年在3家平台借了钱,每月要还的贷款加起来超过工资的50%(行业内通常认为负债比超过50%,还款能力就存疑了)。我之前有个客户,在某平台有8万额度,平时借款秒到,结果上个月突然借不出,一查征信,他老婆的信用卡逾期了,他作为共同还款人,征信上也显示了“关注”记录,平台自然不敢放款。

这种时候别着急再申请,先“养养资质”。第一步,查征信报告(去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机会),看看有没有逾期、担保等不良记录,有的话赶紧处理(比如把逾期的钱还上,让银行开“非恶意逾期证明”);第二步,降负债,把那些小额高息的网贷先还了(比如日息万五以上的),别让每月还款额压得太死;第三步,稳定收入,如果你是上班族,等有连续3个月的工资流水再申请;如果是做生意的,等最近一期的营收流水好看点再说。

还有一种“躺枪”的情况——平台自己的风控政策变了。贷款平台不是慈善机构,放款得看自己的“钱袋子”和“坏账率”。比如年底银行要回笼资金,平台能拿到的钱少了,就会收紧放款;或者最近监管查得严,要求“严控消费贷流入楼市”,平台就会对填“装修”“购房”用途的用户拒贷;甚至某个时间段同类平台坏账率飙升,它也会临时提高审核标准。之前有读者反馈,他在某互联网银行的贷款产品有10万额度,平时借款10分钟到账,结果上个月突然提示“暂时无法提供服务”,打客服电话,对方说“近期系统升级,部分用户需要重新评估”,说白了就是平台在调整风控,筛选更优质的客户。

这种情况只能“等”和“换”。等什么?等平台风控稳定,比如避开月底、年底这些资金紧张的节点,选择月初或平台有“放款活动”的时候试试(很多平台月初资金充足,会放宽点)。换什么?换个风控风格不同的平台。有的平台看重征信(比如国有银行旗下的),有的看重流水(比如股份制银行的),有的对“白户”(没贷过款的人)友好(比如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你在A平台借不出,说不定在B平台就能过(但一定要选正规持牌的,查一下平台有没有“金融许可证”,别碰那些没资质的高利贷)。

你可能没注意,借款用途填不对也会被拒。现在监管严,很多贷款平台明确规定,钱只能用于“个人消费”(购物、旅游、装修),不能用于“投资”(买房、炒股、买彩票)或“经营”(开公司、进货)。如果你申请时填了“买房”,系统直接拒;或者你填了“消费”,结果放款后把钱转到了证券账户,平台后期监控到,不仅会让你提前还款,还可能把你列为“风险用户”,以后再借就难了。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例,有用户把贷款资金取出来付了首付,结果被平台告上法院,要求赔偿违约金,征信也留下了“违规使用贷款”的记录。

所以申请时一定要如实填合规的用途,比如“买家电”“装修房子”“旅游”,放款后也别瞎转账,尤其是别转到房地产、股市、理财相关的账户。如果确实需要用钱做生意,直接申请“经营性贷款”(比如网商贷、微业贷,专门给小微企业主的),别用消费贷“曲线救国”,风险太大。

账户信息出问题也会“卡壳”。比如你的手机号不是本人实名(很多平台要求手机号实名满6个月,且和身份证信息一致);或者你绑定的银行卡过期了(比如芯片卡用了10年,银行自动冻结);又或者你换了新手机登录,平台觉得“账户有被盗风险”,临时限制借款。之前有个用户换了新手机,没在平台更新设备信息,结果借款时提示“请验证常用设备”,他以为是平台故意刁难,后来客服指导他在APP里完成“设备验证”(拍张手持身份证照片),额度立马就能用了。

这种小问题好解决,先自查:手机号是不是用自己身份证办的?银行卡有没有过期、冻结(打银行客服查一下)?身份证有效期过了没(很多人换了新身份证,APP里还是旧的有效期)?人脸识别的时候,是不是光线太暗、戴了帽子眼镜(系统识别失败会直接拒)?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退出账号重新登录,或者卸载APP重装试试,有时候系统缓存也会出bug。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你是不是“太着急借钱”了?现在网贷平台都联网,你的申请记录、查询记录,在大数据系统里(比如百行征信、同盾科技)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你最近一个月在5家以上平台填过资料,或者征信报告上有10次以上“贷款审批”查询记录(行业内叫“硬查询”),平台会觉得你“资金链紧张,到处借钱,坏账风险高”,哪怕给了你额度,也不敢真放款。我见过一个读者,为了“对比哪家利息低”,一周内申请了8个平台,结果所有平台都显示“有额度但借不出”,就是因为查询记录太多,成了大数据里的“高风险用户”。

这种情况只能“停一停”,3个月内别再申请任何贷款、信用卡,让查询记录“沉淀”一下。另外,看到“免费测额度”的广告别乱点,很多时候“测额度”就是一次“贷款审批”查询,点一次,征信上就多一条记录,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贷款平台有额度却借不出来,不是单一原因,可能是额度虚、资质降、平台变、用途错、信息旧、查询多,甚至几种情况凑到一起了。遇到这种事别慌,先对照上面说的6点排查,找到问题在哪,针对性解决。如果自己搞不清,把征信报告、平台截图发给正规的贷款顾问(注意别找那些要先交钱的“中介”),让他们帮忙看看。记住,贷款是为了应急,别让“有额度借不出”的焦虑,让你掉进“乱申请-查征信-更难借”的恶性循环里。保持好信用,控制好负债,真需要用钱的时候,额度才能变成“真金白银”。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