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一堆留言,问得最多的就是:“征信和芝麻分到底啥关系?是不是芝麻分高征信就一定好?”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周都得被问个七八遍,今天索性坐下来,把这俩的来龙去脉给大家捋明白,以后申请贷款别再稀里糊涂了。
先说说征信。咱们常说的征信,全称是“个人信用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录你跟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打交道的信用行为。比如你办了信用卡,每个月还了多少、有没有逾期;办了房贷车贷,还款记录怎么样;甚至你最近半年申请了几次贷款、信用卡,这些都会清清楚楚记在上面。这报告就像你的“金融身份证”,银行批贷款、发卡,基本都会先查这个。前阵子有个用户申请房贷,就因为三年前有张信用卡忘还了50块,逾期记录在征信上挂了两年,差点没批下来,后来还是找银行开了非恶意逾期证明才解决,可见征信多重要。
再看芝麻分。这玩意儿是支付宝家的,准确说是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搞的信用评分,范围350-950分。它主要看你在支付宝生态里的行为数据:比如你平时用支付宝付水电费、点外卖、转账给朋友,这些消费行为会算分;你用共享单车、租充电宝有没有按时还,这叫“履约记录”,也影响分;甚至你在支付宝买了多少理财、余额宝里有多少钱,也可能加分。说白了,芝麻分是给你在支付宝体系内的“信用画像”。我见过有人芝麻分800多,就是因为他几乎所有消费都用支付宝,还呗、花呗从没逾期,连共享单车都没迟还过一次,系统自然给他高分。
那这俩到底有关系吗?直接说结论:没有直接关系。征信是国家法定的信用记录,芝麻分是商业公司的信用评分,两者的管理机构、数据来源、用途都完全不一样。你可以理解成,征信是“官方档案”,芝麻分是“支付宝会员等级分”,两者各管一摊。
不过话说回来,间接联系还是有的。比如一个人征信好,说明他平时信贷还款习惯好,那他在支付宝用花呗、借呗时,大概率也会按时还,芝麻分自然不会低。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芝麻分很低,可能是因为经常逾期还花呗,那这种行为一旦严重,是会上征信的——因为花呗现在已经接入征信系统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征信报告里有逾期记录,芝麻分也掉了,但这不是征信和芝麻分互相影响,而是同一个“逾期行为”同时影响了两者。
具体来说,区别主要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来源。征信的数据几乎全是“金融相关”,来自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这些持牌机构,记录的是你借钱、还钱的硬信息。芝麻分的数据就杂多了,除了花呗、借呗这些信贷行为,你平时用支付宝交话费晚了两天、共享单车忘还被扣了钱,这些“非金融行为”也可能影响分数。
其次是用途。征信的用途很“硬核”,银行批房贷、车贷,信用卡提额,甚至有些公司入职背调都会查。芝麻分的用途更“生活化”,比如支付宝上免押金租手机、免押骑行哈啰单车,部分网贷平台(注意,不是所有)会参考芝麻分,但最终批不批贷,核心还是看你的征信和还款能力。我见过芝麻分700多的用户,因为征信有连三累六的逾期,照样被银行拒贷;也见过芝麻分600出头,但征信干净、收入稳定,银行贷款顺利批下来的。
最后是权威性。征信是国家强制要求的,所有持牌金融机构必须把你的信贷信息上报给征信中心,你想改都改不了。芝麻分是商业评分,你可以选择不用支付宝,或者在授权时拒绝提供某些数据,它没有强制力。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征信逾期了,芝麻分会降吗?大概率会。比如你借呗逾期了,这笔记录会上征信,同时支付宝也会直接记录你的逾期行为,芝麻分肯定会掉。但反过来,芝麻分低会影响征信吗?不会。比如你很少用支付宝,芝麻分只有550,但你信用卡、贷款还款都很准时,征信照样是优秀的。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用户以为芝麻分高就等于征信好,这是大错特错。之前有个用户芝麻分750,觉得自己信用没问题,申请信用卡时却被拒了,一查征信才发现,他两年前有笔网贷逾期了3个月,早就记在征信上了。原来他当时以为那笔网贷不上征信,结果平台偷偷上报了。所以记住,芝麻分高不代表征信一定好,征信才是贷款的“硬通货”。
那平时该怎么维护这两者呢?先说征信,就一条:按时还钱,别乱借钱。信用卡、贷款到期前设个闹钟,还不上就主动联系银行协商,千万别逾期。另外,别频繁查征信,一年自己查两次就行,查多了会让银行觉得你缺钱,有风险。
芝麻分的维护就简单多了:花呗、借呗按时还,平时多用支付宝消费、交水电费,共享单车、充电宝记得按时还,别拖欠。完善个人信息也有用,比如学历、职业、公积金信息填真实的,系统会觉得你更可信。但别为了刷分特意去做一些没必要的行为,比如频繁转账刷流水,支付宝的算法没那么傻。
最后总结一下:征信和芝麻分是两码事,前者是官方信用档案,后者是商业信用评分,没有直接关系,但都跟你的信用生活有关。申请银行贷款,重点看征信;用支付宝的服务或部分网贷,芝麻分可能会被参考。不管怎样,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和信用行为,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