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之前急用钱,连着申请了五六个网贷,现在想办房贷,银行说我征信花了,这可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作为在贷款行业摸爬滚打八年的顾问,我得说实话:网贷申请多了,对征信的影响真不小,但只要处理得当,完全能慢慢修复。
为啥申请多了会有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查询记录。你每申请一个网贷,平台几乎都会查一次征信,这种“贷款审批”查询,行里叫“硬查询”,记在征信报告上。要是半年内硬查询超过6次,再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机构就会打问号:这人是不是到处借钱,资金链出问题了?风险太高,可能直接拒贷。二是负债记录。要是申请的网贷批下来了,征信上会显示“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不管大小,都会算进你的总负债。负债太高,收入覆盖不了还款,机构也不敢批。我去年遇到个客户,三个月申请了8个网贷,其中5个批了,加起来负债不到3万,但去银行申请房贷时,银行一看征信上密密麻麻的贷款记录和12次硬查询,直接拒了,说“还款能力存疑”。
那具体该怎么处理?别急,一步步来。第一步,先把自己的征信报告拉出来看清楚。很多人只知道“花了”,但不知道具体花在哪儿。带上身份证去央行征信中心线下网点打印详版报告,或者在官网、商业银行APP上查简版,重点看“查询记录”里的“贷款审批”次数,还有“信贷交易信息”里的未结清网贷笔数和金额。我上周帮一个客户查,他自己都不知道半年内被查了12次,难怪银行拒贷——他以为点“看看额度”不算申请,结果每个平台都查了征信。
第二步,立刻停手,别再乱点网贷申请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之前有个客户,知道征信花了,还想着“再申请一个大额的把小额的还了”,结果又多了3次查询,把征信搞得更糟。你得先搞清楚,之前申请网贷是真的急需用钱,还是看到额度就想试试?如果是后者,赶紧卸载那些贷款APP,从源头上减少查询。我见过最夸张的客户,手机里装了15个贷款APP,没事就点进去“测额度”,一年下来征信报告厚得像本书,后来想办信用卡都被拒了。
第三步,优化手里现有的网贷负债。如果征信上有未结清的网贷,先别慌着全部提前还,而是按“小额、高息、短期”的顺序来。比如你有3个网贷,一个5000元年利率24%,一个2万元年利率18%,一个5万元年利率12%,优先把5000元的还掉——金额小,利息高,结清后征信上的“未结清账户数”少一个,负债比例也会降。还款时一定要按时,千万别逾期,逾期记录可比查询记录影响大多了,我有个客户就是因为一个3000元的网贷晚还了3天,征信上记了逾期,两年后申请车贷才勉强通过,利息还比别人高。
第四步,花时间养征信,至少6-12个月。这期间别申请任何网贷、信用卡,连一些平台的“额度测评”都别点,很多测评其实也会查征信。要是手里有信用卡,正常用,每月消费额度控制在授信额度的50%以内,按时还款,用良好的记录覆盖之前的“花征信”。我有个客户,结清小额网贷后,坚持用信用卡正常消费还款,每月还完款就把账单截图存起来,8个月后申请车贷,银行审核人员看到他持续稳定的还款记录,直接批了,连电话核实都没做。
第五步,以后再申请贷款,看准正规平台,控制频率。要是真需要用钱,先选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这些机构对征信的要求相对合理,而且利息透明。申请前问清楚:“你们查征信吗?是贷款审批查询还是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查询不影响征信,贷款审批才是硬查询。记住,3个月内最多申请1-2次,给征信留“喘息”的时间。之前有个客户听我的,急需用钱时只申请了一家银行的信用贷,虽然审批慢了点,但没多查征信,后来买房办按揭时,银行一看他近半年就1次查询,直接按基准利率批了。
这里必须提醒一句,别信“征信修复”的幌子。最近总有人问“能不能花钱消除查询记录”,我明确说:不可能!征信报告是央行系统生成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改不了,那些说能“修复”的,十有八九是骗子,收了钱就拉黑。真有异议,比如查询记录不是自己操作的,可以向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这才是正规途径。我去年就帮一个客户处理过,他的征信上有一条陌生的网贷查询记录,后来联系征信中心提交了身份证挂失证明和未使用该平台的证据,三个月后异议成立,那条记录被删掉了。
其实征信就像一张金融名片,花了不怕,怕的是不管不顾。按我说的步骤,先查报告、停申请、优化负债、耐心养,过段时间再看,征信肯定会慢慢变“干净”。要是你现在正被这个问题困扰,别慌,一步一步来,总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