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贷款股票基金理财保险
排序方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3000亿元补贴!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科创芯片ETF(588780)迎双轮驱动红利 本周一,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改委、人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监局六部门重磅发声,合力提振消费!发改委副主任尤其提到,要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并在会上再次提及今年预算已通过,要把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今年3000亿元,并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补贴范围。

此消息一出,A股科创、芯片板块表现亮眼。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开盘跳高,截至13:20上涨1.06%。截止昨日收盘,该ETF年内上涨18.93%,为全市场芯片半导体ETF涨幅第一!

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能取得同类第一的业绩,原因有二:首先,芯片设计作为芯片产业链上含金量最高环节,为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提供了较厚的利润垫;其次,科创板20%的涨跌幅还赋予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更高的收益弹性。2024年该ETF跟踪指数涨幅达34.5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作为唯一一只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设计指数的ETF基金,成分股囊括寒武纪、海光信息、澜起科技等50家科创板芯片龙头,其中芯片设计行业占比高达96.1%,盖AI算力芯片、车规级芯片、RISC-V架构等高景气领域。

当前,AI算力爆发、国产崛起、华人领袖在芯片行业的影响力越发不可忽视。昨日,英特尔新任华人CEO陈立武宣布计划全面改革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并重启人工智能工作;同日,英伟达在美举办的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并于今日直播“中国人工智能日”(China AI Day)线上专场,突显了华人在全球科技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此外,当前英伟达、AMD、博通、英特尔四家美国四半导体巨头CEO,均由华人担任。

据荷兰国际集团(ING)预测,受数据中心、AI算力及消费电子复苏的推动,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9.5%;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产量达4514亿颗,同比增长22.2%,出口金额同比上升16.9%,彰显产业链的强劲产能与全球竞争力。

技术面上,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RISC-V开源架构、先进制程研发等领域突破不断,为行业长期增长注入确定性。

多家头部券商一致看好2025年国产芯片行业的成长潜力:中金公司认为,AI或将是2025年芯片设计板块的投资主线,预计在先进制程上或将有逐步突破;东吴证券表示,2025年或将成为G端和运营商算力采购的大年,六部门定调到25年建设105EFlops智能算力,中国移动计划24-25年采购AI服务器7994台,有望带动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芯片设计板块兼具高成长性与高波动特征,建议投资者以中长期视角看待行业景气周期,同时利用ETF工具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未来,AI应用落地与国产替代深化仍是中国科创板块核心主线,一键布局科创芯片ETF(588780),跟踪技术变革和政策红利!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猪价环比上月下跌7%,外购仔猪亏损扩大,猪周期指向何处? 3月18日,畜牧养殖ETF(516670)三连涨后迎来调整,午后跌0.32%,神农集团、牧原股份、巨星农牧、新五丰等跌幅居前。

行业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10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14.80元/公斤,环比上月同期下降7%。另据博亚和讯,3月14日当周,外购仔猪利润-34.44元/公斤,较前一周亏损扩大。

产能数据方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环比下滑0.4%,连续两个月回调。

长江证券观点认为,伴随产能前期持续回升,行业盈利阶段或逐步进入尾声,而由新生仔猪量与集团场普遍扩产来看,2025年生猪供给预计较为宽裕,全年价格呈现下降趋势。由于生猪养殖板块投资的学习效应,行业投资节点已经前置至产能去化阶段。当下,板块持仓与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位置,伴随后续猪价下跌,产能去化逻辑不断强化,重视本轮产能去化投资机会。

image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A股有望震荡上行,把握核心资产这波低吸窗口! 3月18日A股早盘,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医药CRO、TMT算力租赁板块涨幅居前,工业机器人、储能等高端制造细分领域同步活跃,上证指数微升0.09%,而代表中小盘成长的中证500指数上涨0.4%。这种分化行情下,覆盖全行业的均衡策略指数展现出独特优势,中证A500指数早盘冲高0.28%,带动跟踪该指数的A500指数ETF(560610)午盘收涨 0.31%,半日成交额达6.1亿元,延续近期资金净流入态势。



宏观数据为这种结构性行情提供支撑: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9%(高端制造贡献超 60%),消费零售总额破8万亿(+4.0%),新能源车产量增20.8%,软件业务收入增12.3%,显示经济正从"旧动能出清"向"新老协同"过渡。申万宏源指出,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底+盈利底"的磨底期,2026年或迎供给侧改革后的朱格拉周期,此时行业均衡、动态调仓的指数策略更具适配性。

中证A500指数的独特机制正在于此:覆盖101个申万三级行业(覆盖率92%),纳入细分行业前20%龙头。这种"新陈代谢"机制使指数持续捕捉新动能 近三年年化换手率280%(同类150%),但跟踪误差仅0.18%,实现高弹性与低偏离的平衡。



作为紧密跟踪A500指数的A500指数ETF(560610),其配置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是成本优势:0.15%管理费(行业1/3)+0.05%托管费,100万持仓3年节约1.8万元;第二是 结构优势:聚焦1200亿市值"腰部龙头",兼顾传统升级与新兴赛道;第三是交易优势:日均成交12亿(流动性溢价0.03%),支持T+0申赎,场外联接C类(007673)持有7天免赎回费,适配波段与定投。

且当前布局迎来三重催化:

1、 政策端《提振消费方案》2000亿补贴,指数中汽车(8.2%)、家电(5.1%)估值15倍(历史30%分位);

2、 资金面北向资金近5日净买入成份股32亿,工业机器人、AI算力获加仓;

3、 技术面指数回调至60日线(最大回撤11%<沪深300的15%),MACD底背离。数据显示,指数成份股2025年Q1预收账款增18%(A股9%),研发投入占比5.8%(传统宽基3.1%),盈利增速预期15.6%。

在"三月决断"行情中,这种均衡配置既能规避单一行业风险,又能捕捉轮动机会。尤其适合震荡市中追求"结构性收益+风险控制"的投资者,10元起投的场外联接基金(007673)更是提供了灵活的参与方式。

作者:ETF红旗手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如何借基布局AI全产业链? 在隔夜外盘中国资产大涨的利好刺激下,今日港股迎来大幅高开,科技板块也迎来大幅反弹。其中港股科技指数(931574)盘中刷新2025年以来新高,紧密跟踪该指数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截至目前上涨2.95%,成交超过1.1亿元。



随着年初这轮由DeepSeek引发的“AI+”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逐渐认识到科技与各行业融合的速度正在进入“第二曲线”。而港股科技市场,由于估值更低,涵盖多数AI技术的领军企业,如腾讯、阿里、中芯国际等等,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切追捧。

资金面上,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超过3700亿港元,仅有5个交易日是流出状态;其中2月单月净流入规模达1527.78亿港元,创下2021年1月以来新高,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科技板块的高度认可。

不少机构认为,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尚未完成,尤其是AI技术周期的启动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为港股科技龙头公司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叙事。摩根大通预计,英伟达将在GTC大会上推出Blackwell Ultra芯片,将进一步推动AI产业链的发展。

港股科技指数聚焦于港股市场中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涵盖互联网企业、硬核科技、智能汽车以及港股泛科技创新领域的医疗保健等。而且是唯一一只涵盖 “中国科技十雄” 且占比超过 70% 的科技指数。

具体表现上来看,今年以来港股科技指数阶段涨幅超过36%,比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优秀。



此外,港股科技指数在AI中的布局较为全面,覆盖了从AI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

比如以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在AI大模型、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算力基础;应用层方面,以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为代表的智能汽车领域以及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医药企业代表的AI医疗领域则为“AI+”提供了绝佳场景应用空间。

综上来看,港股科技指数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把握这轮AI行情,港股科技50ETF(159750)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分享AI发展红利的多元化投资标的。大家不妨重点关注一下。

作者:ETF红旗手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英伟达于GTC大会上举行“中国人工智能日”线上专场,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涨0.57%,关注人工智能ETF(159819) 截至11:24,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涨0.57%,权重股中,澜起科技涨超3%,润泽科技、紫光股份、浪潮信息涨超1%,新易盛、寒武纪跌超1%。

人工智能ETF(159819)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公司中选取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人工智能主题公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人工智能ETF(159819)最新规模达155.81亿元,最新份额达151.43亿份,基金规模较一个月前增加37.65亿元。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3月17至21日,英伟达举办的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在今年的GTC大会上,英伟达将举行“中国人工智能日”(China AI Day)线上专场。专场计划于北京时间3月18日上午9:30开始直播。市场预计,英伟达将在2025gTC大会上发布Blackwell Ultra(GB300和B300系列)。此外,英伟达将联合ionq、D-Wave等头部企业探讨量子硬件、算法及商业化路径,并展示下一代Blackwell芯片与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也属于典型的政府行为驱动+技术驱动型行业,内部多条线索分布于概念期、导入期、成长期,行业将在未来3-5年共享成长高增速、渗透率提升的盛宴。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今年处于行业第一,产品线齐全;指数投资经验超20年。



关联产品:

人工智能ETF(159819),场外联接(A类:012733;C类:012734):人工智能核心标的,一键打包AI各细分环节龙头公司,产业分布均衡。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药明康德、永辉超市、爱玛科技大涨,消费ETF(510150)再度飘红 3月18日,消费板块再度活跃。截至11时15分,表征板块的消费ETF(510150)涨0.19%,成分股药明康德、永辉超市、爱玛科技领涨成分股。

消费重要举措发布,涉及8大领域30项措施,包括生育补贴(如呼和浩特三孩补贴1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扩围(家电品类增至12+N类)、住房改善支持(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50%)等,直接刺激乳业、家电、地产后周期板块。此外,明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换新,同比2024年额度翻倍,推动家电、汽车等制造业投资增速升至9.0%(1-2月数据)。政策催化下,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超20%。

经济数据方面,1-2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0%(2024全年为3.5%),网上零售额增长7.3%;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13.6%,文旅消费(如春节出游人次+5.9%)和服务消费(休闲娱乐热度+79.1%)显著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强化市场对需求复苏的共识。

分析指出,前期科技板块涨幅较大,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如食品饮料PE分位数低于10%),吸引资金从高估值科技股转向消费蓝筹。3月17日大消费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19亿元,但散户净流入占比29%,显示资金分歧中仍有配置需求。

资料显示,wind数据显示,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消费ETF(510150)跟踪的消费80指数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33.50%)、食品饮料(33.20%)和汽车(16.06%),包含“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堪称真正意义的“大消费ETF”。场外投资者可以借道联接基金(A类:217017;C类:004407)介入。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沪指盘中刷新年内高点,券商经纪业务持续回暖,关注证券ETF易方达(512570) 盘面上,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盘中刷新年内高点。截至11:17,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涨0.03%,权重股广发证券领涨,中信证券、东方财富、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小幅上涨,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个股下跌。

数据显示,证券ETF易方达(512570)基金规模较一个月前增加0.61亿元。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2月A股新开户数为283.59万户,相比1月增长80.6%。 A股新开户趋势将受政策红利释放、科技投资主线及长期资金入市资金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今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份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

中信建投指出,随着“1+N”政策体系进入全面落地期,中长期资金入市框架逐步明晰,政策重心转向长效机制建设,既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资本动能。当前股市已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交投活跃利好券商经纪与两融业务,而市场回暖亦驱动自营投资收益率反弹,叠加IPO与再融资节奏边际改善,券商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

证券ETF易方达(51257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选取中证全指样本股中至多50只证券公司行业股票组成,以反映该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



相关产品:

证券ETF易方达(512570),场外联接(A类:012590;C类:012700)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小米、格力电器纷纷上涨,消费ETF沪港深(517550)涨逾1% 今日,三大指数上涨,截至发稿,两市成交额超8000亿,消费ETF沪港深(517550)涨逾1%。成份股方面,小米集团上涨2.15%,阿里巴巴涨超5%,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百胜中国纷纷上涨。

据资料显示,消费ETF沪港深追踪中证沪港深消费龙头指数(931663.CSI),标的指数从沪港深三地市场上市证券中选取50只市值大、市占率高、经营状况良好的消费龙头公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了小米、阿里巴巴、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美团、格力电器等消费龙头。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港股市场上市的标的占比为51%。

分析称,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出炉,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偏好可能从科技股逐渐扩散到消费领域。在经历前期对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之后,消费板块很可能成为外资下一个关注方向。

“消费有望成为AI+之外的第二主线。”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2025年要完成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增速的提升。

从资金视角看,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偏好可能从今年以来的科技股逐渐扩散到消费领域,部分消费类行业估值已经压缩至历史低位,随着部分细分领域的景气度迎来边际改善,消费板块很可能成为外资下一个关注方向。

高盛认为,中国消费情绪已经企稳,盈利周期可能迎来估值重塑,建议投资者关注特定细分领域。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中国消费板块中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估值合理且具有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

在消费提振的背景下,投资者或可借道消费ETF沪港深(517550),逢低布局A股和港股的消费龙头公司。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港股科技股指数刷新年内高位,中信建投武超则: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可能超越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 港股科技股高举高打,截至发稿,百度集团-SW涨超10%突破百元关口,药明康德涨超9%,阿里巴巴-W、万国数据-SW涨超5%。港股科技指数盘中刷新2025年以来新高,紧密跟踪该指数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涨2.77%,成交近1亿元。

消息面上,互联网大厂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不断。

百度近期正式推出文心大模型4.5及文心大模型X1。据了解,文心大模型X1采用了递进式强化学习、基于思维链和行动链的端到端训练框架,以及多元统一奖励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模型压缩、推理加速到服务部署的全链路效率提升,显著降低推理成本。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知情人士透露,阿里所有部门已被告知,他们2025年的绩效将通过如何利用AI促进增长来评估。淘宝和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子商务部门被鼓励采用更多的AI技术。

中信建投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指出,不管是整个宏观经济,还是资本市场的表现,当前都和2013年都非常像,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赚钱应用——手机游戏刚刚出现,而今天的AI产业也处于类似的早期阶段。从产业本身来看,本轮人工智能行情,至少应该是跟2013年移动互联网变革是相同量级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产业空间甚至可能超越移动互联网。

武超则指出,本轮科技周期中,确定性最高的方向还是算力,此外还看好应用层。“但站在投资角度,很难判断终局,可能最终只有10%的公司会走出来,因此指数/板块投资可能是最优解。”武超则指出。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对AI产业链实现全面覆盖,特别是在AI应用层,如智能汽车(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AI医疗(百济神州、药明生物、晶泰控股),在AI应用中都有着丰富的场景,港股科技指数相对恒生科技指数有着更广泛的覆盖。

同时,该指数为市场上唯一100%覆盖“科技十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汽车、中芯国际)的港股科技类指数,且权重占比高达70%。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新消费、服务消费及AI+消费领域前景可期,聚焦消费板块布局机会 3月18日早盘,受提振消费政策影响,港股消费板块持续攀升,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2.19%,成交额现已突破5000万,反映出市场对港股消费板块的乐观预期。港股消费ETF(513230)紧密跟踪港股通消费指数,聚焦港股互联网消费龙头,锐度和弹性较高。持仓股中,雅迪控股、思摩尔国际均涨超7%,阿里巴巴、快手、哔哩哔哩、腾讯控股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国新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稳股市、稳楼市,推出多维度政策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涵盖促进居民增收、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首次提及稳股市以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促进消费与股市良性互动。消费板块估值低位,或存在结构性机会,新消费、服务消费及AI+消费领域前景可期。

招商证券表示,大宗消费仍是拉动消费的重点。一是加力扩围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支持房地产销售形势持续改善,主要举措包括房地产消费、交易税费减免、加大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等。三是汽车消费向下游发展,如改装、露营等。加快发展AI+消费。这本质上是通过提供优质消费供给产品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即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来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相关热门ETF:

食品饮料ETF(515170)聚焦白酒、饮料乳品、调味发酵品等高壁垒、强韧性板块,一键配置“吃喝板块”核心资产;

消费30ETF(510630)涵盖白酒、食品、美容护理、生物科技等细分板块,白马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消费ETF(513230)科技、消费属性兼备,一键网罗港股互联网消费龙头。
阅读全文
0 0
2025-03-18
<
214
215
216
217
218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