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留言,说看到某只股票价格在涨,成交量却没跟上,心里直打鼓:这种无量上涨到底是不是诱多?买了怕被套,不买又怕错过行情,纠结得不行。说实话,我刚炒股那几年也总栽在这上面,2019年有只票低位无量涨了一周,我以为是诱多没敢进,结果后面放量拉了三个涨停;2021年又遇到一只高位无量涨,这次觉得肯定要突破了,冲进去就吃了个跌停——吃过几次亏才明白,无量上涨到底是不是陷阱,得掰开揉碎了看,光凭感觉判断就是赌运气。
先把概念说清楚:无量上涨就是股价涨了,但成交量比近期平均水平低,甚至缩量明显。这种走势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要看它出现在什么位置、市场环境怎么样、背后有没有资金在动。我自己总结了三个实操步骤,这几年用下来踩坑少多了,今天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先看股价位置,这是最基础的。如果股价刚从底部爬起来,比如经过长期横盘或者回调后,第一次出现无量上涨,这时候反而是好事。我2019年错过的那只票就是这样,当时它在10块左右横盘了三个月,成交量一直低迷,突然某一周每天涨1-2个点,成交量还是没放大,我当时觉得没量涨不动,结果后面公司出了业绩预增公告,成交量一下子放大三倍,股价直接冲到15块。后来复盘才发现,低位无量上涨往往是主力在悄悄吸筹,还没到放量拉升的时候,这时候急着卖反而卖飞。
但如果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段,比如从10块涨到20块,这时候突然无量上涨,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2021年我踩雷的那只票就是典型,当时它从8块涨到18块,高位横盘了半个月,某天突然高开2个点,全天慢悠悠涨到5个点,但成交量只有前一天的一半。我当时被突破前高冲昏了头,追进去当天就收了长上影线,第二天直接低开跌停——后来看龙虎榜才知道,前一天主力已经在悄悄出货,无量上涨就是吸引散户接盘的诱多。
第二步要看市场环境和板块情绪。同样是无量上涨,牛市和熊市的意义完全不同。2020年那波科技股行情,整个半导体板块都在涨,很多票都是缩量创新高,当时市场情绪好,资金愿意锁仓,无量上涨反而说明筹码稳定,后面还能继续涨。但2022年熊市的时候,哪怕是低位无量涨,往往第二天就跌回去,因为大环境不好,没人敢追高,主力也拉不动。
不过普通散户很难每天盯盘看板块情绪,我现在每天早上花5分钟看的是希财舆情宝的大盘情绪分,它直接用0-100分告诉我当天市场情绪好不好,适不适合重仓。比如前几天市场情绪分80多分,显示强烈正面,这时候遇到低位无量上涨,心里就有底;如果情绪分掉到40分以下,不管什么位置的无量上涨,我都会多留个心眼。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看资金动向和消息面。很多散户只看价格涨跌,忽略了背后的资金逻辑。比如某只票无量上涨,但公司刚出了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50%,这种就是利好驱动的上涨,哪怕暂时没量,后面也可能放量跟上。反过来,如果公司没什么利好,股价却突然无量拉升,股吧里全是要暴涨的帖子,这时候就得小心是不是主力在画K线诱多。
说实话,这一步对散户来说最难,又要看新闻、研报,又要分析资金流向,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我现在主要靠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它能实时抓全网的个股消息,包括新闻、研报、主力资金流向,直接告诉我股价异动的原因。比如上周有只票无量上涨,我点开舆情宝的股价异动原因,里面清楚写着机构调研纪要显示新业务进展超预期,主力资金小幅净流入,再看舆情评分有75分(正面标签),这就不是诱多;而另一只无量上涨的票,舆情宝直接提示股东人数连续增加,主力资金净流出,评分掉到35分(负面标签),我果断没碰,后来果然跌了。
可能有朋友会说,工具是不是要花钱?其实不用,现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舆情报告和主力资金流向,足够普通散户日常分析用了。我算过,每天省下2小时看盘时间,哪怕只是避免一次误判,省下来的亏损都比会员费多得多,投入产出比很划算。
最后总结一下:无量上涨是不是诱多,记住三看:看股价位置(低位还是高位)、看市场情绪(用大盘情绪分辅助)、看资金和消息(靠舆情宝这类工具高效分析)。普通散户不用追求精准预测,但至少要学会用工具降低踩坑概率。对了,想每天收到市场热点解读和选股技巧,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台回复舆情还能领免费体验额度,试试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