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会儿,我总在交易软件上瞎琢磨:当天买的股票能不能当天卖?尤其是用同花顺看盘时,看到股价突然跳水,手忙脚乱点卖出却提示无效委托,别提多懵了。后来才搞明白,这跟用哪个软件没关系,而是A股的T+1交易规则在起作用。
简单说,T+1就是当天买入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比如今天(10月9日)上午10点买的股票,最早明天(10月10日)开盘后才能挂单卖出。这跟有些市场的T+0(当天买卖)不一样,咱们A股目前还在实行T+1,主要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但对散户来说,这个规则最让人头疼的是:一旦当天买错,哪怕股价跌成狗,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记得去年有个新手股民朋友,早上看到某只股票蹭热点涨了5%,脑子一热追进去,结果中午就出了股东大额减持的公告,下午直接跌停。他跟我吐槽:要是能当天卖,最多亏2个点,现在倒好,套牢10个点,明天开盘指不定还要跌!这种当天买错卖不掉的憋屈,估计不少人都经历过。
说实话,T+1规则下,散户的买入决策比卖出操作重要10倍。因为一旦下单,你就失去了当天纠错的机会。那怎么才能减少当天买错的概率?关键在于买入前搞清楚:这只股票短期到底值不值得买?有没有潜在雷区?
但散户哪有那么多精力做调研?白天要上班,晚上看盘时K线图都看晕了,更别说翻几十页的研报、刷几百条股吧评论。之前有次我自己选股,看财务报表觉得营收增长不错,结果买进去才发现公司有3个亿的商誉减值风险——这种信息藏在公告角落里,等看到时早就跌了15%。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判断,现在每天看股票前,都会先打开希财舆情宝扫一遍。它不是那种复杂的软件,就是个微信小程序,专门帮散户整合信息的。最实用的是舆情评分功能,每只股票每天会生成0-100分的评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0-15分是严重负面。比如上周我看一只消费股,舆情评分85分,属于强烈正面,点进去看报告,发现里面提到中秋国庆假期销售额超预期机构近30日增持1.2亿股,这种股票短期舆情稳,买入后即使当天波动,心里也有底。
更重要的是它的风险预警提示。有次我差点买一只新能源股,舆情评分62分不算低,但风险预警里标了应收账款周转率连续3季度下降,下面还附了财务数据:去年应收款占营收比例从20%涨到45%。当时没在意,结果3天后公司公告部分客户延期付款,股价直接低开5个点。要是早看到这个预警,绝对不会碰。
其实这些信息以前只有机构研究员才能及时整理,现在散户用舆情宝也能看。关键是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评分、舆情报告里的利好/利空汇总风险预警,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水。你要是担心不准,完全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先用免费额度查几只股票,看看它评的分数、提示的风险,跟后续走势对不对得上。
当然,T+1规则下,就算提前做了功课,也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上个月有只医药股,上午舆情评分还是78分,中午突然出了临床试验暂停的利空,下午直线跌停。这时候虽然卖不掉,但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会立刻发消息:您关注的XX股票突发重大利空:临床试验暂停。看到推送后,我赶紧翻舆情报告里的资金流向,发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8亿,第二天一开盘就果断割肉,虽然亏了8%,但至少没等到连续跌停。
所以说,与其纠结当天能不能卖,不如把精力放在当天该不该买。现在我每天花10分钟用舆情宝扫一遍自选股:看看舆情评分有没有掉到40分以下,风险预警里有没有新增监管问询股东减持,再扫一眼研报里的机构评级有没有下调。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心里对股票的短期风险就有数了。
要是你也总在交易后懊悔买错卖不掉,不妨试试先从买对开始。现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舆情评分和风险预警,花几分钟做个预判,总比闭着眼下单强。毕竟在A股,活下去比赚快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