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股票亏了要不要卖掉再重新买?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自己刚炒股那几年也纠结过无数次。最早的时候凭感觉操作,亏了就慌,卖了又怕涨,拿着又怕继续跌,结果来回折腾,本金越亏越多。后来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结合这几年用工具辅助决策的经验,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的实操心得。
先说说我踩过的坑。大概18年的时候,手里一只制造业的票被套了15%,那会儿天天盯盘,看到股吧里有人说行业要凉业绩要暴雷,心里一慌就割肉了。结果割完没三天,公司出了季度报,营收和净利润都是超预期的,股价直接反弹20%。当时那个悔啊,不是心疼亏的钱,是恨自己完全被情绪带着走,根本没去看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还有一次是20年,拿了一只消费股,亏了8%。这次学乖了,没急着卖,想等反弹。结果等了两个月,股价没起来,反而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又跌了10%。这时候才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这只票到底是暂时调整还是趋势反转,拿着怕继续跌,卖了怕错过反弹,每天焦虑得睡不好。
后来我慢慢明白,散户炒股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用感觉代替判断。亏损的时候,到底该卖还是该扛,核心不是看亏了多少,而是看这只股票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市场情绪怎么样未来趋势如何。这些东西靠自己去查新闻、翻研报、盯资金流向,太耗时间了,而且散户信息渠道有限,很容易漏掉关键消息。
这两年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这个工具,说实话,帮我解决了不少判断难题。就拿要不要卖来说,现在我会先看两个指标:一个是舆情评分,另一个是财务评分。
舆情评分是0-100分的,评分曲线能直观看到这只股票最近的舆情趋势。比如去年有只票亏了12%,我点开舆情宝,发现它的舆情评分从半个月前的75分(正面)掉到了38分(负面),评分曲线一路向下,利空消息里提到主力资金连续5天净流出机构评级从买入下调到中性。这时候我就知道,不是短期波动,是市场情绪真的在变差,果断卖掉了,后来这只票又跌了25%,算是躲过一劫。
财务评分也很关键,它会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打分。之前有只医药股,股价跌了10%,但财务评分近一年是82分(良好),近五年也有75分,说明公司基本面没问题。我没卖,后来季报出来业绩超预期,股价很快涨回来了。要是以前只看股价跌了,可能又慌着卖了。
那卖掉之后什么时候再买回来呢?我现在会结合趋势评级和AI估值。舆情宝的趋势评级分上涨、震荡、下跌,每天更新。如果一只票之前因为负面舆情跌了,但最近趋势评级从下跌变成震荡,舆情评分也开始回升,AI估值显示当前股价低估,安全买点在XX元,这时候我才会考虑重新买入。
其实散户炒股,最怕的就是信息差和情绪化。自己盯盘没时间,看新闻又分不清利好利空,研报那么长根本看不完。舆情宝每天会免费刷新3次舆情报告和研报解析,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比如你拿不准手里的票要不要卖,每天免费看一次它的舆情评分和利空利好汇总,心里就有数了。
现在我基本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打开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先看看自选股的舆情报告,再扫一眼大盘情绪分,判断今天适不适合操作。遇到拿不准的,就用免费额度查查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不用全天候盯盘,也能抓住关键信息。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决策还是得自己做。但至少它能帮你把复杂的信息简化成直观的评分和指标,让你少犯凭感觉的错。如果你也经常纠结亏了要不要卖卖了什么时候买,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体验几次舆情解析,试试用数据代替情绪做判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行业利好和自选股的紧急消息,不用盯盘也能及时掌握动态。
炒股这条路,谁没亏过钱?关键是要从亏损里学到东西,找到能帮自己稳定判断的方法。与其在焦虑中来回割肉,不如花点时间试试靠谱的工具,也许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