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入市那年,我早上看到一只股票突然直线拉升,分时图都快竖起来了,心里一紧:这不得赶紧上车?二话不说追了进去,结果下午大盘跳水,那只股票跟着砸下来,从赚3个点变成亏5个点。我盯着屏幕上的可用数量0,急得直拍桌子——那会儿才真明白,A股不是你想卖就能卖的。
后来跟老股民聊天才搞清楚,咱们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都是T+1交易制度,简单说就是当天买的股票,最早第二天才能卖。比如你今天上午9点半买了1000股,不管下午涨得多疯跌得多惨,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要等明天开盘后才能挂单卖出。这点跟港股、美股的T+0不一样,那边当天买当天就能卖,灵活是灵活,但对散户来说也更容易频繁操作亏手续费。
不过也有例外。可转债是T+0的,当天买当天能卖,而且没有涨跌幅限制(但有临时停牌规则),所以波动特别大,新手最好别碰。还有ETF基金,虽然二级市场买卖是T+1,但如果是通过股票账户申购ETF份额,当天申购的当天就能卖,不过这涉及套利操作,普通散户一般用不到。港股通更特殊,是T+2,今天买的要后天才能卖,这点得记牢。
说实话,T+1最让人头疼的是被动持仓。比如前两年我买过一只票,上午看着业绩预增公告冲进去,结果下午就爆出股东大额减持的消息,股价直线砸到跌停。想卖?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亏10个点,第二天集合竞价还得计提低开,等于吃了个哑巴亏。后来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我只看了表面消息,没提前排查风险。
现在我养成了个习惯,但凡想买一只股票,先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它的舆情评分。这工具是专门给咱们散户做的,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舆情报告,不用花钱就能先用起来。它会给每只股票打个0-100分,比如上周有只医药股,舆情评分突然从70分掉到25分,标签显示负面,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有研报质疑它的新药临床试验数据,这种明显有雷的票,我肯定不会碰。还有次看到一只股票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评分曲线一直往上走,查了下是行业政策利好,主力资金在流入,后来果然涨了不少。
除了舆情评分,实时消息推送也帮了我大忙。以前我总担心错过盘中突发消息,上班偷偷盯盘还被领导抓包过。现在关注了希财网公众号,设置好自选股,一旦有紧急利空或者利好,公众号会直接推消息过来。比如上个月有只持仓股突发商誉减值风险,公众号5分钟内就提醒了,我赶紧挂了隔夜委托,第二天一开盘就成交了,少亏了差不多8个点。这种不用盯盘还能及时避险的感觉,真的太省心了。
当然,就算当天不能卖,做好提前规划也很重要。比如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AI财报评分,看看公司财务健不健康。它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成长这些维度打分,最近五年评分80分以上的,我才会考虑中长期持有。毕竟财务稳的公司,就算短期波动,跌下去也更容易涨回来,不像那些财务评分50分以下的,可能跌了就起不来了。
其实T+1制度对散户来说未必全是坏事,至少能逼着我们少点冲动交易。但前提是得搞懂规则,避开明显的坑。如果你也常因为当天买错卖不掉发愁,或者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到底值不值得留,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的舆情解析、评分额度够用了,先看看你持仓股的舆情怎么样,心里也能有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