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想投港股是不是必须有50万?说实话,这个问题我2018年第一次动港股心思时也纠结了好久。当时手里就20多万闲钱,听说港股通要50万门槛,差点直接放弃。后来踩了不少坑才搞明白,50万只是其中一条路,散户想投港股其实有好几种玩法,今天就把我这些年的经验拆给大家。
先澄清:50万门槛到底针对谁?
咱们A股投资者最熟悉的港股投资渠道是港股通(包括沪港通、深港通),这个确实有资金门槛——申请前20个交易日,账户日均资产得满50万(现金+股票都算),而且得通过券商的风险测评。我当时就是卡在这一步,眼睁睁看着2019年恒生科技指数涨起来,手里的钱却进不去。
但港股通的优势也很明显:直接用人民币交易,不用换汇,资金闭环管理,券商APP里就能操作,跟买A股几乎没区别。适合资金量够、想直接买个股的朋友,比如想投腾讯、阿里这类港股龙头的,港股通是最方便的选择。
没50万?这3个低门槛途径亲测可行
后来我琢磨出其他路子,亲测资金少也能上车,每种都有优缺点,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种:直接开港股账户
就是找香港本地券商(比如辉立、富途)或有香港牌照的内地券商(比如华泰国际、东方财富国际)开户。这种方式没有资金门槛,我当时用身份证+内地银行卡就开成了,全程线上操作,大概3天审核通过。
但要注意:得用港币交易,需要把人民币换成港币(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外汇额度),提现时还要再换回来,一来一回有汇率损失。而且交易时间比A股长,上午9:30到12:00,下午13:00到16:00,下午盘有时还会跟A股重叠,盯盘会累一点。适合想灵活配置港股,又能接受换汇操作的朋友。
第二种:买港股主题QDII基金
这个是我目前用得最多的方式。QDII基金是内地基金公司发行的,专门投海外市场(包括港股),比如恒生科技ETF联接、恒生医疗ETF等。10块钱就能买,在支付宝、天天基金这些平台直接搜港股恒生就能找到。
优点是不用管换汇、不用学港股规则,基金经理帮你选股调仓。我2020年买的一只恒生科技主题QDII,到现在收益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比自己瞎买个股稳多了。缺点是申购赎回时间长,一般T+2到账,而且有些基金额度有限,遇到市场热的时候可能暂停申购。适合资金少、没精力研究个股的小白。
第三种:借道跨境ETF
这个算进阶玩法。有些ETF是在A股上市,但跟踪的是港股指数,比如恒生指数ETF、恒生科技ETF(代码开头是51、159等)。这种跟买A股ETF一样,100股起买,现在很多恒生科技ETF一手也就几百块钱。
好处是实时交易,T+1到账,流动性好,当天就能买卖。但要注意折溢价风险——如果港股当天大涨,A股的跨境ETF可能会涨过头(溢价),这时候买入就不划算。我一般会在行情软件里看IOPV(基金实时净值),对比现价,溢价超过2%就先不买。适合想做波段、盯盘时间多的朋友。
散户投港股最容易踩的3个坑,我全中过
不管选哪种渠道,港股跟A股差别真不小,我刚开始没少交学费:
1. 信息滞后吃大亏
港股很多公司是境外注册,财报披露规则、市场消息来源跟A股完全不同。2021年我买过一只港股地产股,明明看到A股地产板块涨了,结果港股那边晚上才出利空公告,第二天直接低开5%,等我看到消息时已经来不及跑。后来才知道,港股的资讯渠道分散,光看A股软件根本不够。
2. 打新破发概率高
A股打新基本稳赚,但港股不是。2022年我跟风打新一只生物医药股,上市当天就破发15%,手续费还扣了好几百。后来才明白,港股打新要看保荐人资质、基石投资者背景,这些信息散户很难全面获取。
3. 忽略老千股风险
港股没有ST制度,有些股票看着股价低、PE低,实际上是老千股,通过合股、供股不断收割散户。我差点买过一只股价0.3港元的股票,后来在某论坛看到有人扒它三年合股两次,果断放弃。
后来我靠一个工具解决了80%的信息差
去年开始我用希财舆情宝,最大的感受是:散户终于能用上机构级的信息分析工具了。就说上面提到的信息滞后问题,它的AI舆情功能会实时抓取港股的新闻、研报、甚至连港股通的资金流向都能同步,而且用AI直接解读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
比如上个月有只港股科技股突发业绩预警,我早上8点就收到了舆情宝的推送(它有公众号实时提醒功能),当时A股还没开盘,我赶紧看了下它的舆情评分——从前一天的75分(正面)掉到了38分(负面),评分曲线直接跳水。这时候果断把手里的基金赎回,避开了当天3%的下跌。
它还有个舆情评分特别实用,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就是负面。我现在选港股标的,不管是直接买个股还是挑基金重仓股,都会先看这个评分,至少能避开那些舆情已经明显恶化的坑。
对了,它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评分额度,不用开会员也能看几只重点股,像我这种每天只盯3-5只票的散户,免费额度基本够用。就算想深入看研报解析或财务评分,会员价格也不高,比起之前踩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总结:50万不是门槛,认知才是
回到开头的问题:港股要50万才能买吗?答案是:不是。港股通50万门槛只是渠道之一,直接开户、QDII基金、跨境ETF都能低门槛参与。但比资金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规则、避开风险,尤其是信息差这个散户最大的敌人。
如果你也想试试港股,又怕信息跟不上,可以先从低门槛的基金或ETF入手,同时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看看港股的舆情评分和实时消息,用工具帮自己把把关。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更新港股投资干货,还有新手避坑指南。
投资港股不是非要大钱,但一定要有巧劲,用对工具、踩准节奏,小资金也能慢慢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