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说他手里的票昨天尾盘集合竞价突然砸了个大单子,股价一下掉了两个点,问我这到底是主力在出货还是洗盘。说实话,这种情况在A股太常见了,但真要分析清楚目的,得结合当时的盘面和消息面来看,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今天就借着这个话题,聊聊集合竞价砸尾盘的几个常见目的,还有散户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先说第一个最常见的,就是主力洗盘。简单说,就是主力故意在尾盘最后几分钟砸盘,制造恐慌情绪,让手里没拿稳的散户以为要大跌了,赶紧把筹码低价卖出来。我自己刚炒股那几年,就吃过这亏。记得有只票当时走势一直挺好,突然某天尾盘竞价砸了三个点,我一看坏了,肯定有利空,第二天一开盘就割肉了,结果没过两天,股价直接拉起来,气得我好几天没睡好。后来才明白,那时候就是主力在洗盘,故意吓走散户,拿到便宜筹码。
不过洗盘也不是随便砸的,一般有个特点:砸盘时成交量不会特别大,而且第二天股价不会继续大跌,甚至可能低开高走。这里得提醒一句,要是砸盘时成交量突然放大,而且第二天直接低开低走,那可能就不是洗盘了,得小心。
第二个目的,可能是主力在测试承接盘。什么叫承接盘?就是当股价下跌时,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个价位买。主力有时候拿不准市场对这只票的认可度,就会在尾盘砸一下,看看有没有资金愿意接盘。如果砸下去之后,很快有大单把股价拉回来一点,说明承接盘强,后面可能会继续拉升;要是砸下去就没人管了,说明承接弱,主力可能会先观望,甚至继续打压。
我见过最典型的一次,是去年有只新能源票,连续三天尾盘竞价砸盘,每次砸下去都有资金接,第四天直接高开五个点。当时要是看懂了承接盘,就能提前上车。但散户往往只看到表面的下跌,忽略了背后的承接力度,这就是信息差的问题。
第三个可能,是机构调仓换股。尤其是月底、季度末的时候,有些基金为了做净值,或者调仓到其他板块,会在尾盘集中卖出一些票。这种砸盘一般比较干脆,不带太多套路,就是单纯的资金进出。这种情况对股价的影响通常是短期的,第二天可能就恢复正常走势了。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但要注意的,就是诱空。和洗盘有点像,但诱空更狠,砸盘幅度更大,甚至可能直接砸到跌停价附近,目的就是让散户彻底失去信心,交出所有筹码。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股价低位,主力想吸筹的时候。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道理我都懂,但怎么判断到底是哪种情况呢?说实话,这就是散户最头疼的地方——信息不对称。等你从股吧、新闻里看到分析时,主力可能已经操作完了,你再跟风,只能当接盘侠。我自己以前也天天刷各种消息,看各种股评,但信息太多太杂,根本分不清真假,有时候还被假消息坑过。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才慢慢摸到点门道。比如希财舆情宝,它里面有个主力资金流向功能,能实时看当天的龙虎榜数据和主力资金进出情况。像集合竞价砸尾盘,我会先看看舆情宝里的资金流向,要是砸盘时主力资金其实是净流入的,那大概率是洗盘;要是净流出很多,就得小心是不是真出货。
还有它的舆情评分曲线也挺有用。每只股票每天有个0-100分的舆情分,评分高说明市场情绪好。如果砸尾盘那天,舆情分其实是往上走的,或者一直维持在60分以上的正面区间,那这种砸盘可能就是短期波动,不用慌。我之前有只票,尾盘砸了两个点,但舆情宝显示当天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资金流向也是主力净流入,我就没动,果然第二天就涨回来了。
散户最大的优势是灵活,但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滞后和分析能力不足。舆情宝这种工具,其实就是把机构能用的信息和分析能力,简化了给散户用。它能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AI直接分析利好还是利空,生成舆情报告,不用你自己去筛选信息。关键是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评分可以看,不用先花钱,你体验几天,觉得有用再考虑要不要开通会员。
这里得说清楚,免费体验不是所有功能都能看,每天会刷新几个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舆情报告这些,其他功能得开会员。但对于普通散户来说,先用免费的额度看看资金流向、舆情评分趋势,其实已经能解决不少问题了。等你真觉得帮你避开了坑,或者抓住了机会,再考虑会员的事,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
想每天及时收到手里股票的消息提醒,比如突发利空或者利好,不用一直盯盘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它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里搜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我刚才说的那些功能。
最后总结一句:集合竞价砸尾盘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懂背后的逻辑。散户不用追求每次都精准判断,但至少要学会用工具辅助分析,比如看看资金流向、市场情绪、舆情评分,别再凭感觉操作。真的,少犯一次错,可能就把工具的会员费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