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新手朋友的私信:股票跌到10%就会自动停止交易吗?为什么我买的股票昨天跌了9.8%就不动了?其实这个问题我刚入市的时候也纠结过,甚至因为没搞懂规则差点错过止损时机。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把A股涨跌停的那些事儿讲透,普通散户看完至少能避开80%的规则坑。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股票跌到10%都会停。A股的涨跌幅限制是分情况的,得看你买的是哪个板块的股票。主板股票(代码以60、000开头)的涨跌幅限制通常是10%,创业板(300开头)和科创板(688开头)是20%,这是2020年改革后的规则,我记得当时科创板刚出来的时候还是±20%,不少老股民都不太适应。不过有个例外,主板和创业板的ST股(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涨跌幅限制是5%,比如*ST某某,每天最多跌5%就停了,这点新手很容易搞混。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新股上市首日。主板新股上市首日,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10%会临时停牌30分钟,达到20%则直接停牌到收盘前3分钟;创业板和科创板新股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这时候一天跌20%、30%都有可能,我2021年就见过一只科创板新股首日跌了35%,当时不少追新的散户直接被套。所以打新不是稳赚不赔,尤其是注册制之后,新股破发越来越常见。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我买的主板非ST股,昨天跌了9.8%就封死跌停了,不是说10%吗?这是因为涨跌幅的计算方式是四舍五入。举个例子,某股票前收盘价是12.34元,跌停价就是12.34×0.9=11.106元,交易所会四舍五入到分,也就是11.11元,这时候实际跌幅是(12.34-11.11)/12.34≈9.97%,接近10%但不到,看起来就像没跌够。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股价带小数点后两位的股票,新手不用慌,这是正常规则。
另外要区分涨跌停和临时停牌。涨跌停是每个交易日正常的价格限制,而临时停牌是特殊情况,比如股票突发重大事项未公告、股价异常波动(10日内涨跌幅超100%或跌超50%)、或者盘中换手率过高(比如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超50%),交易所会临时停牌半小时或一小时,这种停牌和涨跌停没关系,复牌后股价可能继续波动。我之前遇到过一只股票因为突发利空,早上开盘直接跌停,然后被临时停牌核查,下午复牌后继续跌停,这种时候就得提前做好风险预判。
说到风险预判,普通散户最头疼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公司明明有商誉减值风险,但散户没及时看到公告,等到股价跌停了才后知后觉。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它会实时抓取监管处罚、商誉减值、机构评级异动这些风险点,直接在舆情报告里标红提醒。前阵子有只自选股,舆情宝突然提示股东人数连续3期增加,筹码分散风险,我赶紧去看了下股东数据,果然前十大流通股东跑了不少,后面股价确实跌了15%,算是避开了一个坑。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信息我自己看公告也能知道啊?但问题是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盯盘看公告?我试过一天看10家公司的公告,光财务报表就看得头大,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舆情宝的好处是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用AI提炼核心要点,比如业绩披露进展会直接告诉你公司三季报预约披露时间、是否有业绩预告,股东增减持动向会汇总近期董监高和机构的买卖情况,不用自己一个个查。而且它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查看额度,像风险预警、股东增减持这些关键信息,免费额度里就能看到,不用花一分钱。
除了风险预警,舆情宝的舆情评分也很实用。它会给每只股票打0-100分,81分以上是强烈正面,0-15分是严重负面。我一般会避开评分低于40分的股票,这些股票要么有明显利空,要么市场情绪极差,短期很难反转。比如去年有只消费股,舆情评分从75分一路掉到28分,中间还出现过监管问询函的风险提示,当时我就提醒身边朋友别碰,后来果然被ST了。
当然,规则了解清楚、工具用好,最终还是为了做好风险控制。如果手里的股票真的跌停了,先别慌,打开舆情宝看看跌停原因:是整个板块下跌带动的?还是公司自身利空?如果是前者,看看板块舆情评分有没有好转;如果是后者,就得评估利空的影响程度,及时止损。这些分析思路,结合舆情宝里的股价异动原因和主力资金流向,判断起来会更清晰。
最后再补充一句,A股有涨跌幅限制,但港股、美股是没有的,所以如果买了港股通或者美股的朋友,要注意这一点,极端情况下一天跌50%都有可能。不过对大部分散户来说,先把A股的规则吃透,用好工具控制风险,比盲目追涨杀跌重要得多。
想实时查看股票的风险预警和舆情评分?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风险提示额度,不用全天候盯盘,关键信息也能及时掌握。毕竟对散户来说,少踩一个坑,可能就等于多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