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玩深市打新那会儿,我纯属瞎蒙。看代码顺眼就申,名字吉利就点,结果好几次中签后一上市就破发,缴款吧怕亏,放弃吧又心疼额度,那会儿真挺挫败的。后来亏了几次才明白,打新不是碰运气,选对股票比盲目申购重要多了。这两年摸索出些门道,现在中签后心里踏实多了,今天就把这些实操经验分享给大家。
选深市打新的股票,我现在固定走四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第一步先看行业,这是最基本的。你想啊,要是个夕阳行业,比如那些产能过剩、需求年年下滑的,就算公司业绩还行,市场也未必买账。我之前中过一个传统制造业的新股,当时看发行价不高就申了,结果上市当天直接跌了8%,后来才发现整个行业那年库存都堆成山了,能不破发吗?现在我选行业,会先看两点:一是政策支不支持,像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国家重点推的,至少大方向错不了;二是需求有没有增长,比如最近几年的半导体设备,下游晶圆厂扩产,设备需求跟着涨,这类行业的新股安全边际就高。
第二步看公司基本面,这步最花时间,但也最关键。我主要看三个数据:营收增长率、毛利率、资产负债率。营收能连续三年增长的,说明公司业务在扩张;毛利率稳定或者上升,证明产品有竞争力,不会随便被压价;资产负债率不能太高,尤其是制造业,超过60%就要小心,万一行业波动,资金链容易出问题。之前有个医药股新股,看着营收增长不错,但资产负债率快70%了,我当时犹豫了没申,后来上市果然跌了,财报里写着有大笔短期借款要还,市场早就用脚投票了。不过说实话,看这些数据得翻招股书,密密麻麻的数字,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抠?
第三步得看市场情绪,这玩意儿说玄也玄,但真能影响新股表现。比如行情好的时候,就算公司一般,新股也可能被炒起来;行情差的时候,优质股都可能破发。我一般会看看最近一周上市的深市新股表现,要是破发率超过30%,那就少申点,或者只挑最优质的;要是连板的多,说明市场热,胆子可以大一点。还有同行业的老股走势也很重要,比如你想申的新股是做锂电池材料的,那就看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龙头最近涨没涨,板块热不热,板块热,新股溢价空间就大。
最后一步是估值对比,别被发行价低忽悠了。有些新股发行价看着便宜,但市盈率比同行业老股高一大截,比如同行业平均市盈率30倍,它发45倍,那上市后很可能就得回调。我会把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可比公司比一比,要是高出太多,就算公司再好也得谨慎。之前有个消费股,发行价才12块,但市盈率比行业平均高了50%,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果然上市第二天就开板跌了。
不过说真的,这四步走下来,每天光收集信息就得花两三个小时,又是看行业新闻,又是翻招股书,还要盯板块走势,散户哪有那么多精力?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信息不用自己一点点抠,工具能帮大忙。比如我现在常用的希财舆情宝,它里面的AI舆情功能就挺实用,能实时抓全网的行业新闻动态,像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这种政策消息,它会直接解读对上游锂矿、中游电池企业的影响,帮我快速判断行业前景。还有AI研报功能,能把券商研报里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机构对这家公司的综合评级是买入还是中性,未来营收增速预测多少,省了我啃长篇研报的时间。
最关键的是,它不用你天天盯盘,每天会生成舆情报告,里面有行业的利好利空汇总,还有公司的经营现状、业绩披露进展,帮我判断这家公司基本面到底扎不扎实。而且每个用户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研报解析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你要是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也不迟,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
其实打新说到底就是选对方向、做对功课,散户缺的不是机会,是高效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方法。如果你也觉得每天收集信息太累,不妨去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免费体验下,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能收到最新的打新干货和市场动态,不用自己费劲盯盘,也能及时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