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好几个朋友问我:ST股能不能买?看到有的ST股连续拉涨停,感觉机会很大。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得先泼盆冷水——ST股真不是随便能碰的,先搞清楚能不能买的条件,再谈要不要买。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买入ST股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尤其是普通散户容易忽略的那些隐形门槛。
先搞懂:交易规则上的硬性条件
很多人以为买股票只要有钱就行,ST股可不一样。根据交易所规定,个人投资者想买ST股,第一步必须做的就是签署《风险揭示书》。不管你是在券商APP上开户,还是去营业部现场办理,只要没签这个,买卖ST股的权限就开不了。我见过有散户朋友兴冲冲转钱进账户,结果下单时提示无交易权限,就是因为漏了这一步。
那怎么签?现在大部分券商APP里都能直接办,在业务办理或权限管理里搜风险警示股票交易权限,按提示操作就行,全程线上搞定,不用跑营业部。不过要注意,有些券商对风险测评等级有要求,比如需要积极型或激进型投资者才能签,所以测评时别瞎填,如实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提醒一句,*ST股(退市风险警示)比普通ST股风险更高,虽然现在规则里没有明确的资金门槛(不像科创板要50万),但部分券商会对*ST股设置额外的风险提示,甚至要求投资者再次确认风险,这点下单时多留意系统提示。
更重要的:你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买ST股?
光满足交易规则还不够,我见过太多散户签了风险揭示书,就觉得官方都允许我买了,肯定能赚钱,结果一头扎进去亏得血本无归。其实交易所让你签风险揭示书,不是批准你买,而是警告你——这东西风险极大,买之前想清楚。
所以第二个条件,是你得具备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ST股为什么会被特别处理?要么是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要么是净资产低于面值,要么是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些问题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退市风险。我见过一只ST股,前一年还在炒作重组预期,第二年就公告退市,股价从5块多跌到几毛钱,散户根本跑不掉。如果你拿生活费、养老钱去买,一旦退市,这笔钱可能就真没了,你能接受吗?
除了风险承受力,你还得有分析ST股的特殊能力。普通股票看业绩、看行业就行,ST股得看能不能摘帽。怎么判断?不是看股吧里别人说要重组了,而是要抠细节:公司被ST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比如是因为连续亏损,那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转正了吗?扣非净利润呢?如果是因为净资产低,那有没有资产注入、债务重组的实际进展?这些信息散落在公告、财报、监管函里,普通散户很难找全,更别说判断哪些是真利好,哪些是画大饼。
我自己分析ST股时,会特别关注两点:一是风险预警,比如有没有最新的监管处罚、商誉减值风险,这些都是退市的导火索;二是市场情绪,ST股短期波动全靠资金炒作,得知道现在市场对它是恐慌还是乐观。这两点说起来简单,实操时却很费时间,直到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的工具,才省了不少事。
比如它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能实时抓取公司的监管处罚、商誉减值公告,甚至股东质押爆仓风险,不用我自己天天翻公告。还有个舆情评分,0到100分,ST股如果评分长期在40分以下(负面或严重负面),说明市场对它的预期很差,即便短期反弹也得小心。我之前有只关注的ST股,舆情评分突然从35分掉到20分(严重负面),点开一看是刚出了监管问询函,我赶紧把它从自选股里删了,后来果然连续跌停。
最后说句大实话:90%的散户不适合碰ST股
即便你满足了上面所有条件,我还是要劝一句:除非你真的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对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风险点了如指掌,否则别碰ST股。A股4000多只股票,何必非要去火中取栗?
如果实在想了解某只ST股的风险,或者想试试用工具辅助分析,可以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每天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风险预警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看看它的风险点和市场情绪。我平时分析股票时,也会用它的免费功能扫一眼风险预警,毕竟对散户来说,避开坑比抓住机会更重要。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决策。记住,买ST股的条件里,最核心的一条永远是:你能承受它退市的后果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买。
对了,想每天收到市场风险提示和热门股舆情分析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每日舆情报告,不用盯盘也能知道市场在关注什么风险。投资嘛,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