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美股和A股的交易手续费到底有啥不一样,自己算成本时总稀里糊涂。说实话,我刚接触美股那两年也踩过不少坑,今天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事儿,顺便聊聊怎么避免手续费吃掉你的收益。
先说说A股手续费:常见的就三样,但细节得注意
A股交易手续费主要有三块:佣金、印花税、过户费。
佣金是券商收的,现在竞争激烈,大部分券商能谈到万1.5到万3,而且很多都免5(就是单笔佣金不满5元按5元收的规定取消了)。我现在用的券商就是万1.8免5,1万块钱买卖一次,佣金才3.6元,比几年前便宜多了。
印花税是国家收的,只有卖出时交,税率0.1%,比如10万卖出,印花税就是100元,这部分躲不掉。
过户费是沪市股票才有,买卖都收,费率0.01‰,10万买卖一次才2元,深市没有,影响不大。
整体算下来,A股一笔10万的交易,总成本大概在100(印花税)+3.6(佣金)+2(过户费)=105.6元,对普通散户来说不算高。
美股手续费:看着简单,隐性成本更头疼
美股手续费结构跟A股完全不同,新手很容易踩坑。
首先没有印花税,这点比A股好。但佣金分两种模式:按股收费(比如0.01美元/股)或按金额收费(比如0.1%),而且很多券商有最低收费,比如单笔最低5美元。我第一次买美股时,买了200股低价股,每股0.5美元,按0.01美元/股算佣金才2美元,但券商直接扣了5美元最低收费,相当于多花了3美元冤枉钱。
另外还有汇率成本,因为美股用美元交易,人民币换美元时银行会收点差,一般0.5%-1%,1万美元换汇就要多花50-100美元。如果频繁换汇,这部分成本很吓人。
还有些隐性费用,比如ADR托管费(持有某些外国公司股票会收,每年0.01-0.03美元/股)、退市股票管理费等,这些A股都没有。
举个例子:买1万美元美股,佣金5美元(最低收费),换汇点差50美元,总成本就是55美元,比A股10万人民币交易的105.6元(约15美元)高不少。如果是高频交易,美股手续费对收益的侵蚀会更明显。
手续费差异对投资的影响:高频交易最吃亏
A股因为佣金低、免5普及,小额交易成本很低,适合做波段。但美股如果频繁买卖,尤其是小金额交易,手续费占比会特别高。比如你用1000美元买美股,单笔佣金5美元,光佣金就占0.5%,涨1%才能覆盖成本,难度比A股大很多。
我见过有散户羡慕美股T+0,一天交易好几次,结果月底一算,赚的钱全交了手续费。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了解手续费差异后,更要学会减少无效交易——只做确定性高的机会,才能让收益不被手续费吃掉。
怎么优化?我总结了三个实用方法
1. A股选对券商很重要:优先选万1.5以下+免5的券商,现在很多互联网券商都能做到,别用老券商的高佣金账户(比如万5不免5),一年能省几千手续费。
2. 美股避免小额高频交易:单笔交易金额尽量超过5000美元,避开最低收费陷阱;长期持有减少换汇次数,降低汇率成本。
3. 用工具筛选优质股,减少无效交易:这点是我这两年最深刻的体会。以前我总觉得手续费高就多赚点弥补,结果越交易越亏。后来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辅助选股,才发现不交易比乱交易更重要。
比如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功能,0-100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我现在只看80分以上且趋势评级上涨的股票,这样能过滤掉大部分垃圾股,减少没必要的交易。上个月我用这个方法选了3只股,只交易了2次,手续费比以前少花了40%,收益反而提高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免费工具先用起来,不花冤枉钱
很多人觉得工具都是智商税,但我用下来,好的工具确实能帮你少踩坑。像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报告查看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你选股票前,先看看舆情评分,低于60分的直接pass,能省不少时间和手续费。
大家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有免费的大盘情绪分和行业风口解读,帮你判断什么时候适合交易。会员价格不高,具体权益可以自己去看,反正免费额度先用着,觉得有用再考虑,投入产出比肯定比乱交手续费划算。
说到底,投资赚钱=选对股+控制成本,手续费是可控成本,选对工具减少无效交易,才能让每一分收益都落进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