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户那会儿,我跟很多新手一样,看着别人晒新股中签的收益,心里直痒痒。但真到自己点申购按钮时,不是提示市值不够就是权限不足,折腾了好几次才搞明白,原来新股申购不是开了户就能随便玩的。今天就把我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捋一捋,新开户的朋友照着做,至少能少走三个月弯路。
先说说最基本的条件——市值门槛。上交所和深交所是分开算的,简单说就是你得在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每天平均持有沪市股票市值1万元以上,才能获得1个沪市新股申购单位(1000股);深市则是5000元市值对应1个申购单位(500股)。举个例子,你今天想申购沪市新股,那往前数20天,每天股票账户里的沪市股票平均得有1万市值,少一分都不行。我刚开始就是今天买10万明天卖,结果20天平均下来根本不够,白白浪费了好几次机会。
另外,账户状态得正常。休眠账户、被限制交易的账户都不行,开户时记得问清楚券商,账户是不是正常开户状态。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沪市和深市的股东账户得都开通。有些朋友开户时只开了沪市,结果深市新股申购入口都看不到,这点在开户时就让客户经理帮你确认好,免得后续麻烦。
还有个大前提——创业板和科创板权限。现在新股里创业板和科创板占比不低,要是没开通这两个权限,很多新股都申购不了。创业板需要开户满2年,且申请前20个交易日账户日均资产10万元以上;科创板更严格,得50万资产+2年经验。我当时开户才半年,资产也不够,眼睁睁看着别人申购双创新股,自己只能申购主板的,中签机会少了一大半。所以如果资金和时间够,尽早把权限开了,机会多一点是一点。
搞懂条件后,怎么提高中签率?这是所有打新人最关心的。我试过不少方法,分享几个亲测有用的:一是顶格申购,能申购多少就申购多少,比如一只新股最多允许申购3万股,你有30万沪市市值就能顶格申30个号,比只申1个号中签概率高得多;二是固定时间申购,我习惯上午10点半到11点之间打新,身边几个老股民也说这个时段中签率相对高些(没有官方数据,纯经验分享);三是别漏了创业板+科创板,这两个板块新股数量多,开通后能多不少申购机会。
中签后也不是万事大吉。T日申购,T+2日会公布中签结果,当天16点前账户里一定要有足够资金缴款,比如中了500股,每股10元,就得留5000元在账户里,系统会自动扣款。要是钱不够,哪怕差1块钱,也算放弃申购。连续12个月内放弃3次,接下来6个月都不能打新,这个规则特别重要,我见过有人中签后忘了存钱,结果半年没法申购,悔得不行。
不过说实话,就算中签了,很多新手还是会犯怵:这只新股到底好不好?会不会上市就破发?我之前中过一只次新股,上市前看着市盈率挺低,结果上市当天就跌了10%,后来才知道公司刚发了业绩预减公告,自己完全没留意。这就是散户打新的痛点——好不容易中签,却因为信息不对称踩了坑。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个AI舆情分析功能,能实时抓取新股的新闻、研报和市场讨论,还会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上个月我中签一只科创板新股,用舆情宝一查,评分85分,标签是强烈正面,下面的舆情报告里提到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平均,近期还有机构调研纪要里提到新产品进展超预期。更关键的是风险预警那块,没发现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雷点,心里就踏实多了。
对了,它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信息,不用开会员也能看几次。新手打新前花几分钟查一下,至少能避开那些舆情评分低于40分的高危股,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最后提醒一句,打新虽然看似躺赚,但也得理性。别为了凑市值盲目买股票,更别轻信必中技巧。工具只是辅助,自己多学习规则、了解公司基本面,才能在打新路上走得稳。想试试舆情宝的话,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一些打新技巧和新股舆情动态,省得自己天天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