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两年,我吃过好几次资金周转的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周五下午急着用钱,想着把股票卖了就能取出来,结果钱倒是显示可用,但点提现的时候系统提示可取资金不足,当时真的一头雾水——明明刚卖了股票,钱去哪儿了?后来问了券商客服才搞明白,这里面藏着A股资金结算的门道,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可用资金和可取资金的区别,以及怎么把可用转成可取。
先明确两个概念:可用资金是账户里可以用来买股票、打新的钱,包括刚卖出股票的回款;可取资金才是能直接转到银行卡的钱。这俩不是一回事,很多新手容易搞混。
A股实行的是T+1结算制度。简单说,你今天(T日)卖出股票,不管是早上9点还是下午3点卖的,这笔钱当天能用来买其他股票(可用),但要等到下个交易日(T+1日)才能转到银行卡(可取)。举个例子,如果你周一卖了股票,周二资金就能取;但如果是周五卖的,那要等到下周一才能取,因为周六周日不算交易日。要是遇到节假日,还得往后顺延,比如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卖出,就得等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才能取。我去年国庆前就犯过这错,想着节前取钱过节,结果卖在了9月29日(周五),资金愣是等到10月9日(下周一)才可取,白白少用了好几天。
就算到了T+1日,转账也不是随时能转。银证转账有时间限制,一般是交易日的9:00-16:00,不同券商可能稍微有点差别,但大体都在这个区间。我之前试过下午4点半想转账,结果提示非转账时间,白白多等了一天,后来才记住这个时间点——每天下午3点收盘后,银行和券商系统还要对账,所以最好在15:00-16:00之间操作,太早可能系统没更新,太晚就错过了窗口期。
除了时间问题,还有个误区你可能没注意:如果你的账户里有融资融券负债,或者参与了国债逆回购,这些都会影响可取资金。比如你用融资买的股票,卖出后资金会先偿还融资负债,剩下的才是可用资金;国债逆回购到期日如果是节假日,资金可取也要顺延。这些细节不注意,很容易以为钱消失了,我有次做了1天期逆回购,周五到期,结果资金周一才能取,当时还以为账户出了问题,打电话给客服才搞清楚。
说实话,搞清楚可用转可取的规则,只是让资金能出来;更重要的是,怎么让资金不被困住。我见过太多散户,钱是取出来了,但要么是割肉出来的,要么是错过行情踏空,其实更亏。这两年我自己摸索出一个习惯:不管是短线交易还是长期持有,我都会先判断手里的股票值不值得留,避免资金被套死,导致想用钱的时候只能割肉。
判断股票值不值得留,以前我靠看新闻、刷股吧,费时费力还容易被带节奏。有次看到某只股票的股吧里全是利好,跟风买了进去,结果第二天就出了监管处罚的利空,资金直接被套,想取出来只能割肉,心疼了好几天。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找到个省心的办法。它有个舆情评分功能,每只股票都有0-100分的评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0-15分是严重负面。我现在打开一只股票,先看这个分数,低于40分的直接pass,避免踩雷;60分以上的再结合趋势评级(上涨/震荡/下跌)看,趋势上涨+舆情正面的,我才敢放心拿,资金也能更灵活。
就像上个月,我持仓的一只股票突然跌了5%,当时有点慌,怕又是利空来了。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舆情评分还在72分(正面),评分曲线是慢慢往上走的,再看舆情报告,里面提到股价异动是受大盘拖累,公司近期没有负面消息,主力资金还在流入。我当时就没割肉,后来果然反弹回来了,要是以前,可能慌慌张张卖了,资金是取出来了,但少赚不少。
你可能会说,每天看那么多股票,哪有时间一个个分析?其实不用你自己分析,舆情宝会直接生成舆情报告,把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这些都汇总好,甚至告诉你股价异动的原因。我现在每天早上花10分钟,看看持仓股的舆情评分和趋势,心里就有数了:评分高、趋势上涨的,拿着;评分往下掉、趋势转跌的,早点处理,资金也能及时腾出来。
最关键的是,现在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你要是也想试试,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就能免费体验。我自己每天都用,毕竟多一个工具帮着把关,资金既能有效利用,又能灵活周转,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说到底,可用转可取的规则是死的,但资金怎么用、怎么让它不被困住,是活的。与其等到用钱时手忙脚乱,不如平时多花点心思在股票筛选和风险判断上。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对了工具,资金才能真正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