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个粉丝问我,持仓的股票突然出了股东减持公告,早上起来一看股价低开,心里直发慌,问我这种情况要不要马上割肉。其实股东减持这事儿,我自己刚炒股那几年也踩过不少坑,一开始看到减持两个字就觉得是利空,慌慌张张卖掉,结果后来股价反而涨了;有时候没当回事,想着减持比例不大,结果股价一路跌。后来慢慢总结出点经验,股东减持到底是好是坏,真不能一刀切,得拆开揉碎了看具体情况。
先说说最直观的——减持比例。如果一个大股东计划减持5%以上的股份,那肯定要警惕,这么大比例的抛压,短期内对股价肯定有影响。但如果只是减持0.1%、0.2%,可能就是股东单纯想改善下生活,对公司基本面没什么影响,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太在意。不过这里有个坑,有些公司股东减持比例看着小,但如果是连续多次减持,或者几个股东一起减持,加起来比例就不小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减持,反而容易被忽略。
再看减持原因。去年我关注过一家科技公司,二股东发公告说要减持1%,当时市场吓了一跳,股价跌了3个点。但我仔细看公告里写的是用于偿还质押贷款,后来查了下这家公司的质押率本来就不高,减持后质押风险进一步降低,反而算是个潜在利好。果然没过几天,公司出了季度业绩预告,营收同比增长30%,股价又涨回去了。但如果减持原因写的是个人资金需求,又没说具体用途,这种就得留个心眼,尤其是如果股东刚解禁就减持,可能他自己都不看好公司短期走势。
还有市场环境也很重要。牛市里资金多,情绪高,有时候一点减持根本没人当回事,股价该涨还是涨。但熊市里资金本来就谨慎,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放大恐慌,这时候哪怕小比例减持,也可能被砸出个坑。我2022年遇到过一只医药股,大股东减持0.8%,正好赶上当时医药板块整体调整,结果股价连着跌了一周,其实现在回头看,那家公司的基本面一直挺好,当时就是市场情绪太弱了。
不过说实话,这些分析对散户来说挺难的,信息太多太杂,股东减持公告里的套话又多,普通人哪有时间天天盯着这些细节?我自己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会先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它有个股东增减持动向功能,能直接把最近半年的股东减持数据整理出来,包括减持股东身份(是大股东还是高管)、减持方式(是集中竞价还是大宗交易)、减持价格区间,甚至连减持进度都标得清清楚楚,不用自己去翻一堆公告。
更有用的是它的舆情评分。比如前阵子有只新能源股,大股东减持了1.2%,我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舆情评分是75分,标签是正面。点进去看详细报告,发现虽然有减持,但公司刚拿了个大订单,行业研报也都在说下半年需求会回暖,所以综合下来,减持的利空被基本面的利好盖过了。后来这只股票果然没跌,反而震荡上行。要是舆情评分低,比如掉到40分以下,那不管减持比例大小,我都会更谨慎,先看看它的风险预警提示里有没有商誉减值、业绩变脸这些问题。
其实散户炒股最缺的就是这种综合判断工具,自己分析容易顾此失彼。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每天都能刷新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的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看看它怎么拆解股东减持背后的影响。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的会员价格和权益可以自己去小程序里看,反正我觉得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
对了,它还有个公众号推送功能,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自选股要是出了股东减持这种重要消息,会直接推到微信上,不用整天盯着盘,也能及时知道动静。我现在基本每天早上都会看一眼它推的每日舆情报告,里面会汇总当天可能影响市场的重要消息,包括哪些股票有大额减持,哪些有增持,省了不少事。
最后想说,股东减持只是影响股价的一个因素,千万不能单凭这一个消息做决策。多看看公司的业绩、行业的趋势,再结合工具辅助分析,才能少踩坑。要是你也经常被股东减持这种消息搞得纠结,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先免费体验下它的舆情评分和股东增减持功能,说不定能帮你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