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股票公司质押是好是坏?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得结合具体情况看。今天就聊聊我这些年分析质押的经验,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先说说啥是股权质押吧。简单讲,就是公司股东把手里的股票抵押给券商、银行这些机构,换一笔钱出来。这就像咱们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一样,股票就是抵押物,股价跌太多,抵押物不值钱了,机构就可能要求股东补钱或者卖股票还债,这就是所谓的平仓风险。
那质押到底是好是坏?我得从几个角度说。
第一个看质押用途。如果股东质押股票是为了公司扩大生产、搞研发,或者并购优质资产,这种通常是好事。我之前跟踪过一家半导体公司,大股东质押了30%的股票,钱拿去建芯片生产线,后来新产能释放,业绩翻了一倍,股价也跟着涨,这就是良性质押。但如果质押钱拿去还债、填之前的窟窿,甚至搞房地产、炒股这些跟主业无关的事,风险就大了。见过有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质押股票补充流动资金,结果财报里货币资金越来越少,应收账款却一堆,后来被查出资金挪用,股价直接腰斩。
第二个看质押比例。质押率越高,风险越大。一般来说,质押率超过50%就要小心了,超过70%基本可以绕道走。我见过最夸张的,有家公司实控人质押率99%,手里股票几乎全押出去了,后来股价跌了20%,直接触发平仓线,股东没钱补仓,被动减持,股价一路跌到退市边缘。所以分析时一定要看前十大股东质押比例,单个股东质押率超过60%的,我通常会在笔记里标红。
第三个看市场环境。牛市里质押风险小,股价涨,抵押物值钱,机构不慌;熊市就麻烦了,股价跌起来没底线,质押的股票很容易爆仓。2018年那波熊市,我手里有只票股东质押率55%当时觉得还行,结果大盘跌了30%,股价跟着腰斩,直接被强平,股东被动减持公告一出,股价又跌了20%,那段日子真是亏麻了。
第四个看公司基本面。好公司抗风险能力强。比如茅台、宁德时代这种,就算股东质押,只要公司业绩稳定,股价波动小,质押风险也低。但如果公司本身业绩亏损、现金流紧张,还高比例质押,那就是雪上加霜。我去年碰到一只ST股,本来就面临退市风险,大股东还质押了80%的股票,后来年报一出净利润亏10亿,股价连续跌停,质押的股票根本没人接盘,最后股东直接放弃补仓,公司也退市了。
说实话,分析质押最麻烦的是跟踪动态。股东什么时候质押的、质押了多少、平仓线在哪、有没有补仓动作,这些信息散落在公告、财报、交易所问询函里,以前我得翻十几份文件才能捋清楚,有时候还会漏看最新的质押延期公告,等发现时股价都跌了一波。
后来我换了个方式,用工具辅助分析。现在看质押风险时,我会重点看两个点:股东质押比例变化和是否有平仓预警。之前用普通软件查这些,得先找股东研究,再翻质押明细,还得自己算比例,遇到质押展期、补充质押的公告,得一个个点开看。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直接就能看到质押相关的风险点,比如股东质押率达72%,存在平仓风险近期补充质押3次,股价接近预警线,这些信息都是实时更新的,不用自己翻公告,省了不少时间。
除了质押,股东增减持动向也很关键。有些股东一边高比例质押,一边偷偷减持,这种就得警惕了。我之前发现有家公司,大股东嘴上说质押是为了支持公司发展,结果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5%的股份,后来才知道质押的钱根本没进公司账户,这种情况用舆情宝的股东增减持动向功能就能直接看到,不用等事后看龙虎榜才反应过来。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还得自己判断。比如质押率高的公司,如果业绩增速快、现金流好,风险也能化解;质押率低但业绩下滑的,反而要小心。
大家平时分析股票时,也可以多关注这些细节。觉得手动翻公告麻烦的话,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都有免费的风险预警和股东动向查看额度,不用先花钱,先体验下这种分析方式。遇到质押相关的问题,直接在里面看预警提示,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总之,股票质押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细节。质押用途正、比例低、公司基本面扎实,可能是机会;反之就是风险。多跟踪、多分析,再用对工具,踩坑的概率就能小很多。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平时会发一些质押风险分析的案例,慢慢积累经验就不容易踩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