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散户朋友问我:注册制后炒股怎么越来越难?以前随便买只低价股都能赚,现在咋老是亏?说实话,我带散户做股票快十年了,明显感觉到注册制落地后,市场对散户的筛选力度确实变大了。不是危言耸听,上个月有个老学员,拿着2015年炒壳股的经验买了只刚上市的次新股,结果公司半年报披露营收不达标,直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价半个月跌了70%。他来问我怎么办时,我只能劝他及时止损——这就是注册制下最直接的杀伤力。
为啥注册制对散户这么不友好?得先搞清楚注册制和以前的核准制到底有啥不一样。核准制下,上市门槛高,A股就三千多只股票,散户哪怕瞎买,踩雷概率也低;现在注册制了,上市变容易,一年新增几百只新股,加上科创板、北交所,股票总数快五千只了。更关键的是,退市机制也动真格了——以前退市像狼来了,喊了十年没几只真退;现在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就可能退市,去年退市股数量是前五年总和。散户如果还抱着炒小炒差等重组的老思路,基本就是在赌运气。
除了退市风险,信息过载也是散户的大麻烦。注册制要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披露信息,财报、公告、监管问询函、调研纪要一堆堆的。我见过有散户朋友拿着年报看半天,连商誉减值是什么都搞不懂,结果买到商誉占总资产30%以上的公司,年报一出直接计提减值,股价一天跌20%。更别说每天还有几千条行业新闻、研报、股吧讨论,散户根本没时间筛选,往往看到利好消息冲进去时,机构早就出货了。
最要命的是机构和散户的武器代差。现在机构都用AI工具24小时盯盘,政策一出10秒内就能分析出对哪些板块利好;研报刚发,AI已经提炼出核心观点和目标价。散户呢?靠刷财经新闻、听股评大V,信息滞后不说,还可能被标题党误导。上周有个新能源政策出来,我用工具5分钟就知道上游锂矿企业最受益,有个散户朋友却看了篇下游整车厂迎利好的文章追高,结果锂矿股涨了15%,整车股反而跌了3%。
说实话,我自己刚接触注册制时也踩过坑。2023年想布局半导体板块,选了五只股票,研究财报、看研报花了整整一周,结果买进去三个月不涨,后来才发现其中两只的股东人数连续三个月增加——这是典型的散户接盘信号,当时要是能早点发现就好了。后来我意识到,单靠人工分析根本忙不过来,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算找到点门道。
比如选股时,我会先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它把股票舆情分成0-100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直接标负面。去年有只医药股,舆情评分掉到25分,系统提示监管处罚风险,我赶紧让学员避开,后来果然被立案调查,股价腰斩。还有AI财报评分,它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不用自己算ROE、毛利率,直接看评分就知道公司健不健康——5年评分80分以上的,基本都是基本面扎实的公司,拿在手里也放心。
可能有朋友会说:工具得花钱吧?其实不用急着付费。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评分这些核心功能。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试,我身边几个散户朋友用了后,都说现在选股心里有底多了——至少不会再闭着眼睛买垃圾股了。
说到底,注册制不是杀散户,是淘汰不专业的散户。与其抱怨市场难,不如花点时间提升自己,或者用对工具。想系统了解注册制生存技巧的,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我会分享更多实操方法。记住,市场永远在变,能跟上节奏的人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