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持股时间是不是从分红那天开始算?我上个月买的股票,这月分红了,要是现在卖,要不要交很多税?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搞错过这个问题,后来专门查了规则、问了交易所的朋友,才把这事儿彻底弄明白。今天就用我自己的经验,给你掰扯清楚——持股时间到底怎么算,和分红、缴税又有啥关系。
先给结论:持股时间,从来不是从分红开始算
你可能不知道,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时间,是从你买入股票的当天算起,到你卖出股票的前一天结束。举个例子:你1月5日买了某只股票,3月10日这只股票分红,如果你4月10日卖出,那持股时间就是1月5日到4月9日,一共3个月左右,和分红日3月10日半毛钱关系没有。
为啥很多人会误会从分红开始算?主要是分红后会有个除权除息日,股价看着跌了,就以为持股时间得重新算。其实不是,除权除息只是把分红的钱从股价里扣掉,你的持股天数该多少还是多少,这一点一定要记牢。
搞懂持股时间,主要为了少交税
说到这儿你肯定想问:搞清楚持股时间有啥用?最直接的就是分红税。现在的规则是:
- 持股时间不到1个月就卖,分红税20%;
- 持股1个月以上、不到1年,分红税10%;
- 持股满1年,分红税直接免了(实际是按5%征收,但现在有优惠政策,暂免征收)。
你看,同样一笔分红,拿1年和拿1个月,到手差好几倍。我之前见过一个股民,买了只高分红股,拿了20天就卖了,结果分红1000块,交税200块,等于白忙活。要是他知道持股满1年免税,稍微多拿几天,这200块不就省下了?
长期持股想赚钱,光靠熬时间不够,还得选对公司
但问题来了:谁不想拿满1年免税?可万一拿了1年,公司业绩不行,股价跌得比分红还多,那不更亏?这才是股民最头疼的——想长期持股省税,又怕公司暴雷。
说实话,我以前也踩过这坑。几年前买过一只看着分红挺高的股票,想着拿满1年免税,结果拿了8个月,公司突然公告商誉减值,股价直接跌停,最后割肉走的,税没省到,本金还亏了。后来我才明白:长期持股的核心,不是熬时间,是得先搞清楚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得你拿1年以上。
怎么判断公司靠不靠谱?你可能会说看财报,但普通人哪有时间天天啃几十页的财务报告?净利润、毛利率、ROE这些指标,单独看根本没用,得对比行业、看趋势、还要防财务造假。我现在很少自己硬啃财报了,都是用工具辅助——比如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
它会把公司的财务数据拆成6个维度评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这些,最后给个综合财务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越健康。我之前看中一只分红股,自己看财报觉得还行,用舆情宝一查,财务评分才45分,弱中性,再看细分项,原来它的资产负债率快到70%了,比行业平均高20%,这要是拿久了,万一资金链出问题,分红能不能持续都难说。后来果断没买,躲过一劫。
除了财务评分,它还有个舆情评分也挺有用。每天抓取全网新闻、研报、股吧的消息,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也给个0-100分。要是一只股票财务评分高,但舆情评分突然掉到30分(负面),可能是有监管处罚或者行业利空,这时候就算财务再好,短期也得小心,别急着长期持有。
最后提醒:想长期持股省税又避险,试试免费工具
其实持股时间和分红的规则不难,难的是怎么在长期持股和规避风险之间找平衡。你要是也觉得分析公司太麻烦,怕踩雷,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
现在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财务评分和舆情评分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体验。你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值不值得拿满1年,输代码查一下评分,心里就有数了——财务健康、舆情稳定,再考虑长期持有省税;要是评分低,赶紧想想是不是该换股,别让熬时间变成熬亏损。
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每日舆情报告,不用整天盯盘,公司有啥突发消息也能及时知道,省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