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用通达信编选股指标快5年了。最开始觉得挺简单,写个MA均线金叉、MACD红柱放大的公式,对着教程改改参数就行。但真到实盘用起来才发现,好多指标看着漂亮,一买就套——后来才明白,散户编指标最容易踩的坑,不是代码写得对不对,而是逻辑里缺了活生生的数据。
记得去年想编个量价齐升的选股公式,代码里写了成交量大于5日均量1.5倍且股价涨3%以上,回测过去3年数据,胜率居然有65%。结果实盘选出来的票,有一半当天就冲高回落。后来复盘才发现,其中好几只票当时正有利空舆情,比如某公司被曝产品抽检不合格,虽然量价达标,但消息面早把上涨预期透支了。那时候我就琢磨:要是编指标时能把舆情这种看不见的数据也算进去,会不会不一样?
这两年带过不少散户朋友学编指标,发现大家的问题都差不多:要么盯着技术面死磕,MACD、KDJ参数调来调去,忽略了资金面和消息面;要么想把所有因子都堆进去,又是业绩增速又是龙虎榜数据,结果代码写得像天书,回测时根本跑不动。其实编指标不用这么复杂,抓住1-2个核心逻辑,数据扎实,比啥都强。
我现在编指标会分三步走,你们也可以参考:
第一步,先想清楚我要选什么样的票。别贪多,比如趋势好+资金关注就够了,太多条件反而会把潜力股筛掉。
第二步,找靠谱的数据来源。技术指标(均线、成交量)通达信自带,但资金流向、舆情变化这些软数据,散户自己很难搞到。我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就是看中它能实时抓主力资金流向、股东增减持这些数据,还有个舆情评分——0-100分,60分以上算正面,80分以上强烈正面,这些数据直接能当选股条件。
第三步,一定要回测不同行情。比如编个舆情+趋势的指标,得看看牛市、震荡市、熊市里表现怎么样,别只盯着过去半年的数据。
举个最近在用的简单例子:趋势上涨+舆情正面选股。逻辑很简单:趋势评级为上涨(通达信趋势指标可以调),同时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在61分以上(正面)。以前我自己编趋势指标,只能看K线形态,但舆情评分这东西,得整合新闻、研报、股吧讨论才得出来,散户手动根本做不到。现在用舆情宝,每天免费额度能看10次舆情报告,我就把评分数据导出来(当然得手动记,免费功能够用),再输进通达信的公式里,选出来的票明显抗跌性强多了——上个月大盘跌2%,这指标选的3只票,2只涨了1%以上。
说实话,编指标这事儿,工具真的能省不少力。以前为了找主力资金数据,我每天要刷3个财经网站,还经常漏掉龙虎榜异动;现在舆情宝直接把资金面、舆情面数据汇总好,点开个股页面就能看,省下来的时间够我多回测2个指标逻辑。而且它每天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趋势评级这些核心数据,不花钱也能先用着试试,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毕竟编指标的目的是赚钱,少量会员费换个靠谱的数据来源,投入产出比不低。
如果你也在用通达信编指标,不妨试试把数据维度打开。别只盯着K线和成交量,资金流向、市场情绪这些看不见的手,往往才是决定指标胜率的关键。对了,想体验的话,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先拿它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练练手,说不定你编的下一个指标,就能抓到今年的翻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