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问我AI相关的股票该怎么选。说实话,这两年AI概念确实火,政策支持、资金关注,板块里的股票看着都热闹。但我得说句实在话——去年有个老股民朋友,看别人说AI算力龙头,啥研报没看就冲进去了,结果公司季度财报一出,净利润同比降了40%,股价直接腰斩。这事儿让我挺感慨的,AI股票不是看着概念就能买的,里面的坑太多了。
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平时是怎么帮身边散户朋友筛选AI股票的。全程不说具体股票代码,只讲方法,都是我自己实战中总结的干货,新手朋友也能看懂。
第一步,先搞清楚你选的到底是不是真AI。现在市场上有些公司,蹭个热点就敢说自己是AI概念股,但你去翻它的财报,AI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可能连5%都不到。这种票,涨起来快,跌起来更快。怎么分辨?别光看公司名字带不带智能科技,重点看两点:一是年报里主营业务分析章节,AI相关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有没有明确数据;二是看机构研报里的业务拆解,是不是真有核心技术,还是只买了别人的AI软件改改就用。
不过说实话,散户自己去翻年报、啃研报,太费时间了。我平时研究一只票,光看几份研报就得俩小时,还不一定能抓住重点。后来我发现用工具能省不少事,就是我现在常用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研报功能,能把全网的研报核心要点直接提炼出来,比如公司AI业务营收占比35%,同比增长80%核心技术获专利认证这种关键信息,不用自己逐字读,几秒钟就能get到重点。前阵子看一家做AI算法的公司,研报里提到它的客户都是头部互联网企业,订单量排到明年Q2,这就是实打实的基本面支撑。
第二步,财务健康状况是底线。AI行业看着光鲜,但烧钱也厉害。有些公司看着股价涨得猛,实际上资产负债率快到80%,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这种票,一旦行业风口稍微转向,资金撤离,很容易暴雷。我见过最夸张的,一家AI概念公司,商誉占总资产的60%,结果年报一出商誉减值,直接亏掉三年利润。
看财务数据不用像专业会计那样算,但几个核心指标得盯紧:一是毛利率,AI公司技术壁垒高,毛利率至少得在30%以上吧?低于20%就得打问号;二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的,说明公司赚钱能力有问题;三是研发费用率,AI行业拼技术,研发费用率低于5%肯定说不过去。
不过这些数据散户自己算起来也头疼,尤其是对比好几家公司的时候。我现在都是用舆情宝的AI财报评分功能,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直接给出评分。比如前阵子看两家AI芯片公司对比,一家财务评分75分(良好),另一家只有45分(弱中性),后者资产负债率68%,偿债能力评分直接拉低总分——这种对比一目了然,不用自己对着Excel算半天。
第三步,市场舆情得看准,别被消息带偏。AI板块消息特别多,今天这家公司发AI大模型进展,明天那家说与某巨头合作——但这些消息到底是真利好还是蹭热点?散户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股吧里看到有人喊重大利好就追,结果是主力放出的诱多消息。
我自己的经验是,消息要看,但得有筛选工具。就像上个月,有只AI应用股突然涨了15%,股吧里都在传拿到千万订单。我当时用舆情宝查它的舆情评分,只有42分(弱中性),再看详细报告,发现所谓的订单只是框架协议,还没签正式合同,而且主力资金在净流出——果然第二天股价就跌回去了。这工具好就好在,它能把新闻、研报、股吧这些杂乱的信息整合起来,用AI分析出利好还是利空,并生成0-100分 的舆情评分。评分80分以上(强烈正面)的,至少说明短期市场情绪是认可的;要是低于40分(负面),哪怕概念再火,我也会多留个心眼。
最后想说,筛选AI股票真不是拍脑袋的事,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市场舆情,缺一个都可能踩坑。但散户朋友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天天盯盘看研报。我现在每天花在分析股票上的时间比以前少多了,因为舆情宝有个公众号推送功能,我把关注的AI股设成自选股,一旦有突发利空(比如监管问询)或者政策利好(比如AI产业规划出台),它会直接推消息到我微信上,不用时时刻刻盯着K线图。
其实很多散户不是不想研究,是不知道从哪下手,信息太多反而成了负担。如果你也觉得分析股票头疼,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评分、研报解析、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AI分析的便利。就像我身边一个退休阿姨,以前买股票全靠听消息,现在用舆情宝看评分选股票,上个月居然避开了一只舆情评分18分(负面)的AI股,保住了本金——有时候工具用对了,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想试试 的朋友,直接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行,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刷新,低成本试错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