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尾盘那半小时到底能不能选股?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这时间太仓促,股价波动快,信息又杂,手动翻股吧、看新闻、刷研报,等理清楚逻辑,收盘铃都响了。后来踩过几次尾盘追高第二天被套的坑,才慢慢摸索出一套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筛选的方法,今天就把这个过程拆解给大家。
先说说我以前的笨办法:下午2点半开始,打开好几个软件,左边盯着涨幅榜异动,右边刷财经新闻,中间还得切到研报平台看机构最新观点。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要么看到某只股票突然拉涨,没来得及查背后原因就追进去,晚上才发现是游资一日游;要么纠结太久,选了半天收盘前没敢下手,第二天看着它继续涨。最离谱的一次,看中一只票,觉得尾盘资金流入明显,结果半夜出了股东减持公告,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那感觉,比丢了钱包还难受。
后来我意识到,散户尾盘选股最大的问题不是选不到,而是筛不准。短短半小时,要同时判断趋势、消息面、资金动向、基本面,靠人力根本忙不过来。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找到省时省力的关键——用工具把复杂信息浓缩成可直接参考的指标,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
第一步,用趋势评级锁定大方向。尾盘选股首先得看这只票现在处于什么趋势,是正在上涨通道,还是震荡调整,或者已经开始下跌。以前我得自己画趋势线、看均线排列,现在打开舆情宝的AI趋势功能,每只股票直接有上涨震荡下跌三种评级,每天更新。比如前阵子我筛选时,先把范围缩小到趋势上涨的票,这样至少保证大方向没错,避免逆趋势操作。
第二步,靠舆情评分排除潜在雷区。趋势对了,还得看市场情绪。尾盘突然拉升的票,可能是利好消息刺激,也可能是资金炒作,甚至可能是诱多。我以前吃过好几次消息滞后的亏,比如选了只趋势不错的票,结果没看到中午出的监管问询函,收盘后才发现舆情已经转向负面。现在我会重点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就是负面。我会直接排除评分低于50分的票,哪怕趋势再好,只要近期有负面舆情(比如股东减持、商誉减值风险),就坚决不碰。前两周有只票趋势评级是上涨,但舆情评分只有35分,点开舆情报告一看,原来当天下午有机构下调评级,虽然股价还在涨,但资金已经在悄悄流出,果断放弃后,第二天果然跌了3个点。
第三步,查财务评分确保基本面托底。有些票趋势好、舆情也不错,但可能是虚胖,比如业绩连续亏损,全靠概念炒作。这种票尾盘追进去,很容易被套在高位。我以前没少碰这种故事票,后来学乖了,会用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看财务评分。它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盈利、成长等6个维度打分,最后有个综合评分,比如近一年财务评分80分以上,说明公司基本面健康。上个月选的一只票,趋势上涨、舆情评分75分,财务评分82分,三个指标都过关,拿了一周赚了12个点,这才是踏实的收益。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些功能听起来挺专业,是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学?其实真不用。我刚开始用的时候,也是跟着系统提示一步步看,现在每天尾盘花10分钟就能筛选完。关键是它把复杂的信息都结构化了,比如舆情报告里直接汇总利好利空消息,财务评分不用自己算指标,直接看分数就行。而且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舆情评分、趋势评级、财务评分的查看次数,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效果。
说实话,散户炒股最缺的不是时间,而是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其每天花两小时盯盘、刷消息,不如用工具把关键指标提炼出来,把时间省下来研究策略。如果你也觉得尾盘选股手忙脚乱,不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先免费体验下趋势评级和舆情评分,看看能不能帮你提高筛选效率。毕竟炒股是长期事,用对工具,少踩坑就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