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研究DeepSeek选股公式的时候,我踩过不少坑。那会儿总觉得公式越复杂、参数越多,选出来的股票就越精准,结果回测时曲线漂亮得不行,一实盘就水土不服——要么信号滞后,要么选出来的股票突然爆出个利空,直接套牢。后来才慢慢明白,散户用选股公式,关键不在复杂,而在实用和验证。今天就聊聊我用DeepSeek选股公式的实操心得,尤其是怎么用工具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
先说说最容易犯的错:过度优化参数。很多人拿到公式就对着历史数据调参数,力求每一个波段都精准捕捉,结果参数越调越复杂,换个时间段测试,效果立马变差。这就是典型的过度拟合——公式只适用于过去的数据,却适应不了未来的市场变化。我早期就干过这事,把均线周期、MACD阈值调来调去,自以为找到了圣杯,结果选出来的股票全是冷门股,一看舆情才发现,这些公司要么业绩暴雷,要么行业政策收紧,根本没人关注。
后来我学乖了,选股公式只保留核心逻辑,参数尽量简化。比如趋势类公式,就用股价在20日均线上方+MACD金叉这种最基础的组合,最多加个成交量放大的条件。复杂的过滤条件反而容易漏掉真正的机会。你可能会问,这么简单的公式,会不会选到太多股票?别担心,关键在下一步:用实时市场动态验证。
这一步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习惯,也是避开坑的核心。公式选出来的只是信号,但信号背后的市场情绪和潜在风险,公式可看不出来。比如上个月,我用公式选出一只股票,均线多头排列,成交量也放量,看起来很完美。但顺手用希财舆情宝查了下它的趋势评级,显示震荡,再看舆情评分只有35分(负面标签)。点开舆情报告才发现,这家公司刚被监管问询,虽然股价还没跌,但市场情绪已经提前降温了。要是当时直接买,后面连续两天回调,损失可不小。
说实话,散户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滞后和精力有限。你不可能盯着每只股票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更难判断这些消息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但选股公式本身不会考虑这些实时舆情,这就需要一个工具帮你快速验证。我现在用DeepSeek选完股票,都会先用希财舆情宝的免费额度查两个东西:一是趋势评级,看看这只股票当前到底是上涨、震荡还是下跌趋势,公式信号和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二是舆情评分,0-100分的量化评分,直接告诉你市场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这两个数据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帮你过滤掉大部分假信号。
举个例子,上周公式选出一只新能源板块的股票,符合股价突破60日均线+KDJ金叉的条件。我用舆情宝的免费额度查趋势评级,显示上涨,舆情评分72分(正面标签),这就和公式信号匹配了。再点开舆情报告(免费额度里也能看),发现最近有机构研报上调目标价,主力资金净流入,业绩预告也超预期——这些信息公式可给不了,但能帮你确认这只股票的上涨是不是真的有支撑。
你可能会觉得,验证这一步会不会太麻烦?其实一点不麻烦。希财舆情宝是微信小程序,打开就能用,每天刷新的免费额度足够查3-5只股票的趋势评级、舆情评分和基础舆情报告。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验证,比以前盯盘两小时还管用。关键是它把复杂的舆情信息都量化成了评分和标签,不用你自己去分析消息面,直接看结果就行——这对咱们散户来说,简直是省时又省力。
当然,选股公式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市场情绪差的时候,再好的公式也可能失灵。这时候我还会看看舆情宝的大盘情绪分,这个功能能量化当天的市场情绪,比如今天情绪分80分以上,说明行情好,适合按公式操作;要是低于40分,那就得谨慎,少出手。这个功能虽然需要会员才能看详细的,但大盘情绪分的高低提示,结合免费的个股数据,也能帮你判断当下适不适合重仓。
最后想说,散户炒股,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实用越好。DeepSeek选股公式给你提供方向,希财舆情宝帮你验证风险和机会,两者结合,踩坑的概率能降低不少。如果你也在用选股公式,不妨试试这个组合——先简化公式逻辑,再用舆情和趋势验证。现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有免费额度体验舆情评分、趋势评级和基础舆情报告,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效果。低成本试错,总比真金白银踩坑强,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