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1.0:散户实操指南,从因子到选股

首席杨经理            来源:希财网
首席杨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选股全凭感觉。听朋友说哪个股票好就买,看新闻说哪个行业火就追,结果可想而知——踩过的坑比赚过的钱还多。后来慢慢明白,散户想在股市里不被收割,得有套靠谱的方法,而不是瞎猜。这两年我一直在用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简单说就是把影响股价的多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因子)放在一起,用数据说话,选出更大概率上涨的股票。今天就把我这套1.0版本的实操方法分享出来,全是自己踩过坑后总结的干货,散户朋友可以参考看看。

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1.0:散户实操指南,从因子到选股

一、先搞懂:多因子选股到底在选什么?

别被量化模型这些词吓到,其实核心很简单:股价涨跌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比如一只股票业绩好,但突然爆出负面新闻,股价照样跌;或者趋势一直涨,但估值已经高得离谱,也可能随时回调。所以得把这些影响因素拆解开,一个个看清楚,再组合起来判断。

我现在主要看四个因子:舆情因子、财务因子、趋势因子、研报因子。这四个因子覆盖了市场情绪、公司基本面、股价走势和机构观点,缺一不可。以前单看一个因子吃过亏,比如只看业绩好就买,结果忽略了它的舆情已经开始恶化,机构在悄悄减持,等我发现时已经跌了20%。后来学乖了,四个因子一起看,胜率确实提高不少。

二、逐个拆:每个因子怎么看?散户痛点在哪?

# 1. 舆情因子:别让杂乱消息坑了你

先说舆情,这是最容易被散户忽略,但又最容易踩雷的点。以前我看舆情,就是刷股吧、逛新闻、翻券商APP,消息又多又杂:有人说公司要爆雷,有人说主力在吸筹,还有人晒持仓喊目标价翻倍。我根本分不清谁真谁假,经常被误导。比如去年有只股票,股吧里全是利好,结果我一买就出了监管处罚的新闻,直接吃跌停——后来才知道,那些利好全是水军刷的。

后来我才明白,散户看舆情的核心痛点不是没信息,而是信息太多,不会筛选和判断。哪些消息是真影响股价的?哪些是噪音?利好利空的程度有多大?这些靠自己盯盘根本搞不定。

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是用工具辅助。比如我常用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能实时抓全网的消息——新闻、研报、股吧讨论全包括,然后用AI分析这些消息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最后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0分是严重负面,100分是强烈正面,中间分6个等级。比如一只股票评分85分,标签是强烈正面,说明近期市场情绪很好;要是评分20分,标着负面,我就会多留个心眼,哪怕业绩再好也先观察。

更实用的是它的舆情报告,会把消息拆成利好汇总利空提示主力资金流向这些板块,甚至连股东增减持、龙虎榜数据都有。以前我自己整理这些信息,至少要花2小时,现在5分钟就能看完一只股票的舆情全貌。最关键的是,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体验,对散户来说试错成本几乎为零——毕竟,避免一次踩雷,省下的钱可能比工具费用多得多。

# 2. 财务因子:别让复杂财报难住你

再说说财务因子。公司赚不赚钱、有没有风险,最终还是看财务数据。但散户看财报,真的太难了:密密麻麻的表格,营收、净利润、毛利率、ROE……到底哪些指标最重要?资产负债率高了是好是坏?现金流和净利润哪个更能反映真实盈利?我以前对着财报看半天,还是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健不健康。

后来我发现,散户看财务的痛点不是看不懂单个指标,而是不知道怎么把指标串起来,判断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比如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快,但现金流一直为负,可能就是虚增利润;或者毛利率突然下降,可能是产品竞争力出了问题。这些细节,单看一个指标根本发现不了。

我现在用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辅助。它不只是罗列财务数据,而是把数据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打个分,最后算出一个综合财务评分。比如一只股票近一年财务评分80分,说明财务健康;要是评分50分以下,就要警惕是不是有潜在风险。更有用的是它的AI估值功能,会结合业绩预测和市场情况,告诉你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未来有多少上涨空间——以前我自己算估值,用PE、PB对比行业平均,算半天还不准,现在直接看结果就行。

每天免费额度里,财务评分和估值解析也能看,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水。对散户来说,花几分钟看看财务评分,至少能避开那些明显的财务爆雷股。

# 3. 趋势因子:别让凭感觉追涨杀跌

趋势因子也很关键。股价是处于上涨趋势、震荡趋势还是下跌趋势?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以前我判断趋势,全凭感觉:看到股价连续涨了几天,就觉得趋势来了,冲进去就套;看到跌了几天,又怕趋势反转,割肉就涨。后来才明白,趋势不是看K线涨跌这么简单,还得结合成交量、技术指标(比如MACD、KDJ)这些数据。

散户看趋势的痛点,就是不会用技术指标,或者指标太多看不过来。MACD金叉了,但KDJ超买了,到底信哪个?成交量放大是主力进场还是出货?这些问题,靠眼睛看K线根本解决不了。

舆情宝的AI趋势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它会直接给股票一个趋势评级:上涨、震荡或下跌,每天更新。比如评级上涨,说明当前趋势走好;评级震荡,就别追涨了,可能横盘很久。它还会把MACD、KDJ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直接列出来,不用自己画图计算。我现在看趋势,先看评级,再结合指标分析,比以前凭感觉靠谱多了——至少不会在下跌趋势里抄底,也不会在震荡趋势里追高。

# 4. 研报因子:别让海量研报浪费时间

最后是研报因子。机构研报里有不少干货,但散户哪有时间看?每天几十家券商发研报,一篇研报几千字,看完一只股票的研报就得1小时,更别说对比不同机构的观点了。我以前试着硬啃研报,结果要么抓不住重点,要么被买入评级忽悠——有些研报明明说风险提示,但散户只看到买入两个字就冲进去了。

散户看研报的痛点,是没时间看、抓不住核心、不会辨别研报质量。哪些研报是真有干货?哪些是例行公事?平均目标价靠谱吗?这些问题,不花时间研究根本搞不清。

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帮了我大忙。它会把全网研报抓过来,用AI提炼核心观点:综合评级(买入/增持/中性)、平均目标股价、业绩预测(明年营收增速多少)、核心逻辑(比如新业务有望超预期行业政策红利)。以前我对比5家券商的研报,至少要1小时,现在5分钟就能看完机构报告,知道多数机构怎么看这只股票。更有用的是,它会把风险提示单独列出来,比如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不怕忽略关键信息。每天免费额度里,研报解析也能看,对散户来说,相当于免费请了个研报筛选员。

三、组合起来:多因子选股怎么实操?

单个因子看好还不够,得把它们组合起来。比如我现在常用的策略是:趋势评级上涨+舆情评分60分以上(正面)+财务评分70分以上(良好)+研报综合评级买入/增持。符合这些条件的股票,我才会放进自选股跟踪。

以前手动选这样的股票,我得先翻趋势,再查舆情,然后看财务,最后找研报,至少花3小时,还容易漏掉数据。现在用舆情宝的策略选股功能,直接把这些条件输进去,几分钟就能筛选出股票池。比如前阵子用这个策略选出来的几只股票,虽然没翻倍,但都跑赢了大盘——关键是省心,不用每天盯盘到深夜。

四、给散户的几点真心话

说实话,散户炒股不容易,没机构的信息优势,没专业的分析能力,想赚钱只能靠方法和工具。多因子选股模型不是什么高深学问,核心就是别单看一个点,多维度验证。而工具的作用,就是帮你高效整合信息、避开陷阱——毕竟,股市里不踩雷比赚快钱更重要。

如果你也觉得选股难、信息杂、没时间研究,不妨试试用工具辅助。比如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研报解析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这些核心功能。就算想开通会员,投入产出比也很高——避免一次踩雷,可能就把一年的会员费赚回来了。

对了,想每天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突发利空、业绩披露)?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关键信息直接推送到微信,不用全天候盯盘。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先免费体验几天,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炒股是场持久战,方法对了,工具用对了,才能走得更远。希望我的这套多因子选股1.0能帮到你,祝大家都能选到靠谱的股票,少踩坑,多赚钱。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