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人工智能商用这么火,到底怎么选龙头股?说实话,这两年AI概念炒得凶,但真正能从商用落地里赚到钱的公司没几家。我见过太多散户朋友追着AI商用第一股的头衔买进去,结果财报里AI收入占比不到5%,最后套在高位。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我这几年筛选人工智能商用龙头股的3个实操维度,都是真金白银踩过坑总结出来的。
第一个维度,先看商用落地的真实进度,别被PPT商用忽悠了。
很多公司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AI大模型商用了、签了多少客户,但你翻开财报,AI相关业务营收可能连总营收的10%都不到。这种伪商用的公司,股价涨起来快,跌起来更快。怎么判断真假?我以前会逐字逐句翻财报附注,看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的业务描述,找具体的营收数据、客户名单(比如有没有政府、国企这种大客户签约)、订单金额和交付进度。但说实话,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啃财报?后来我发现一个省事儿的办法——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
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经营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评分,最后给个综合财务评分。比如我去年看某家宣称AI商用领先的公司,财报里写着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0%,但舆情宝的财务评分只有45分(弱中性),点开细看,发现虽然收入增长快,但应收账款占比高达80%,现金流是负的——这说明订单可能是赊销,实际没收到钱,后面果然暴雷了。现在我看人工智能公司,都会先用舆情宝的AI财报扫一遍,重点看AI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变化和现金流评分,这俩指标能帮我筛掉不少假商用。
第二个维度,看市场用钱投票的热度,龙头股得有资金和舆情撑腰。
光有业绩还不够,龙头股得是市场焦点。比如行业出了利好政策(像前阵子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哪些公司会先受益?机构研报吹的票,是真看好还是喊口号?散户要是每天刷新闻、翻研报、逛股吧,根本忙不过来。我现在每天早上花5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就知道哪些人工智能公司是当前市场的心头好。
它会实时抓取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用AI模型分析利好利空,最后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最近人工智能板块里,舆情评分80分以上(强烈正面)的公司,基本都是北向资金和机构重仓的标的;评分低于40分(负面)的,就算业绩再好,短期也别碰。前阵子美联储加息落地,舆情宝的风口解读直接告诉我算力基础设施板块受益,逻辑是加息预期降温,海外算力需求回暖,国内服务器厂商订单会增加——我顺着这个逻辑去看舆情评分80分以上的算力公司,果然后面几天股价都有不错的表现。
第三个维度,扒竞争壁垒够不够硬,别选谁都能做的生意。
人工智能商用的门槛其实很高,不是随便一家公司就能做龙头。得看它有没有别人拿不走的优势:比如专利数量(尤其是核心算法专利)、核心团队背景(是不是有AI领域的顶尖专家)、合作伙伴(比如和华为、腾讯这种大厂合作,能拿到技术或渠道支持)。这些信息散在研报、行业新闻里,我以前对比5家公司,得翻20多篇研报,头都大了。
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会把全网研报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机构给买入评级的理由,是技术突破还是大客户签约,一目了然。前阵子我筛选人工智能商用龙头,先在研报选股里调买入评级榜,再结合财务评分和舆情评分,3分钟就对比出3家综合评分最高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研报里提到和某头部车企合作AI座舱系统,舆情评分85分,财务评分70分,后来果然成了板块领涨的龙头。
其实选人工智能商用龙头股,核心就是抓重点、避噪音。散户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不对称、时间不够用,但现在有工具能帮我们把复杂的信息变简单。比如希财舆情宝,它每天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研报解析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也能看——我每天就靠免费额度看3只股票的舆情报告,足够筛选方向了。就算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高,比起踩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觉得选龙头股费劲,不妨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每天免费看几次舆情评分和研报解析,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人工智能行业的风口解读和龙头股舆情报告,不用盯盘也能抓住关键信息。记住,选对工具,比埋头苦熬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