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前几天帮亲戚处理一个事,她在网上被人骗了100块钱,转账后对方就拉黑了。她问我:这钱不多,报警有用吗?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肯定要报警啊!但细想下来,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需要说清楚的地方,尤其是咱们普通投资者,平时接触钱的地方多,不管是小额诈骗还是投资里的坑,都得弄明白怎么应对。
先说说100块被骗能不能报警。从法律上讲,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一般是3000元以上(具体金额各地可能有差异),100块确实没达到这个线。但治安案件不一样,只要是诈骗行为,哪怕1块钱,警方也会受理登记。我之前陪朋友去派出所做过笔录,民警说:金额小不代表不管,每一条记录都是线索,万一这人同时骗了很多人,累积起来就能立案。所以真遇到这种事,别觉得钱少就算了,该报警还是得报,至少能让骗子留下案底,也给其他可能被骗的人提个醒。
不过说实话,100块追回来的概率确实不高。民警也会如实告诉你:这种小额诈骗很多是境外IP,追查成本高,时间也长。所以比起事后报警,更重要的是提前防骗。尤其是咱们做股票投资的,平时接触的信息又多又杂,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可能比被骗100块亏得更多——比如被网上的内幕消息老师荐股忽悠,买了所谓的牛股,结果股价暴跌,那损失可就不是100块能比的了。
记得去年有个老股民大哥,就是在股吧看到有人说某公司要重组,内幕消息赶紧买,他没多想就冲进去了,结果后来公司发公告说没有重组计划,股价直接跌停。他后来跟我说:当时要是能多看看正规渠道的消息,也不至于踩这个坑。其实这就是普通投资者最头疼的问题:信息太多,真真假假分不清,等反应过来的时候,钱已经亏了。
我自己做股票这么多年,也踩过类似的坑。早几年看研报,几十页的PDF,又是财务数据又是行业分析,看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挑出几个买入评级的股票,买进去却不涨反跌。后来才知道,有些研报的观点其实已经滞后了,或者隐藏了风险提示,我自己没看出来。那时候就想,要是有个工具能帮我把这些信息捋清楚,告诉我哪些是真利好,哪些是坑就好了。
直到去年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解决了这个痛点。它不是那种推荐股票的软件,而是帮你分析信息的。就拿舆情评分来说吧,每只股票都会生成0-100分的分数,对应强烈正面到严重负面的标签。比如我之前关注的一只股票,看着走势还行,但舆情评分只有35分,标签是负面,点进去一看,里面提到公司近期有监管处罚记录,还有股东减持动向明显——这些信息要是我自己去翻公告、看新闻,估计得耗一下午,还不一定能抓全。但舆情宝直接把这些风险点标出来了,等于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避免了踩雷。
再说风险预警功能,这个对咱们散户太重要了。普通投资者哪有时间天天盯着公司公告、监管网站?但舆情宝会实时抓取这些信息,比如商誉减值风险机构评级异动,一旦有苗头就会提示。我朋友之前差点买一只商誉占比特别高的股票,就是舆情宝弹出了商誉减值风险预警,他去查了公司财报,发现商誉确实有问题,这才没敢下手。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基础功能,你可以先试试好不好用。说实话,比起踩一个坑亏几千上万,花点小钱用工具辅助判断,这笔投入产出比太值了。而且会员价格也不贵,具体的可以去小程序里看,反正先免费体验,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也不迟。
现在我每天看股票前,都会先打开希财舆情宝的小程序,看看关注个股的舆情评分和风险提示,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做决策。信息不对称一直是散户的劣势,但有了这种工具,至少能让我们在信息获取上跟机构站在更平等的位置。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管是100块的小诈骗,还是股票里的大风险,防范永远比补救重要。如果你也觉得平时看消息太累、怕踩坑,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看看它能不能帮你省点事。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会推送一些实用的防骗和投资技巧,反正多了解总没坏处。